- 西方对脑瘫的主要治疗方法
- 发布于 2012-10-05 22:05 来源:张廷峰医生
目前西方的主要治疗方法
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日等大批学者对脑瘫的康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各自创立了独特的康复治疗体系。这些方法各具特色,且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所以可相互协调、补充,根据病情选择应用。Vojta治疗法在德国、日本等地推广应用,对治疗早期脑瘫患儿收效较大。60年代后,Peto创立的引导疗法在不少国家应用,疗效显著。本节简要介绍以下各类学派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康复技巧。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张廷峰
一、坦朴菲(Temple―Fay)治疗法
Temple―Fay是美国神经外科博士。他将人类的运动发育过程比喻为4个不同的阶段:最初为爬虫佯蠕动;两栖类动物样的甸甸爬行运动;哺乳类动物样的四肢爬行运动;最后为站立和行走的高级运动。当大脑皮层受损伤,失去皮层控制,表现为由低级中枢控制和释放的婴儿原始反射运动。
TemPle―Fay利用这种原始反射运动模式,设计了一套治疗法,使被动运动逐渐转为主动运动,解除小儿痉挛状态,并逐渐由第l、2阶段向第3、4阶段发展。
二、鲍巴斯(Bobath)治疗法
Bobath夫妇分别是英国的神经病学博士和著名的物理治疗师。他们从50年代起对脑瘫患儿进行了长期、仔细的研究,提出脑瘫患儿的运动障碍主要是脑受损后原始反射持续存在和肌张力改变,造成异常姿势和原始运动模式主导其整体运动,妨碍了正常的随意运动。同时.异常运动模式所产生的感觉又强化了异常活动。此外,正常的姿势反射发育延迟或不完善,致使运动发育迟滞。恰当的刺激,可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运动模式,利用正常的自发性姿势反射、平衡反应等调节肌张力,使患儿体验正常的姿势和运动感觉,从而改善对异常运动的控制能力,诱发正确的动作。Bobath技术是最早用于脑瘫和其他神经瘫痪康复的技术。他提出按婴幼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训练,使患儿逐步学会抬头―翻身―坐―爬―***―站―走。Bobath治疗方法的基本手法如下:
(一)抑制性手法 对异常的痉挛姿势和运动模式采用反射性抑制手法,抑制异常姿势和肌张力,常用以阻断痉挛。
(二)促通性手法即促使患儿正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阻断异常信号的传入和强化正常信号的传入,以使思儿动作趋于正常化。通过控制患儿头、肩带、骨盆、四肢等关键部位达到上述抑制和促通的目的,见表9―1。
(三)感觉刺激法 对肌张力低下伴共济失调或手足徐动型患儿,采用加压或抗阻负重法,提高患儿肌张力,抑制不自主动作:对肌张力低下的患儿还可采用叩击法,对患儿深部和体表感觉器用力打刺激,提高其肌张力。
Bobath对脑瘫发病机理的论述和所刨导的训练方法已在欧美等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取得了较高疗效,并获许多学者的高度评价。
三、伏易特(vojts)治疗法
Vojta是德国的小儿神经病学博士,他在60年代创立了一套Vojta姿势反射检查法(详见诊断节)和一套独特的脑瘫运动康复疗法,称为Vojta诱导疗法。该治疗法基本要点是通过治疗师用手指按压脑瘫患儿身体某特定部位(称为诱发点),可使患儿产生反射性翻身和匍匐爬行两种基本动作模式,他将这种甸甸爬行称为人体所有协调运动的先导。经对患儿诱发点的反复刺激,使之不断出现反射性运动模式.最终这种反射运动就会转变成主动运动。所有的反射性诱导手法每天操作4次,每次10一15分钟,可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进行操作。
四、配托(Peto)治疗法
Peto教授是匈亚利神经心理学家,他在60年代后创立了引导式教育法,主张由专人(一对一)负责,对脑瘫患儿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感觉、智能、语言等。这样可增加训练师对脑瘫患儿的学习进度,能力和困难等方面全面了解,也避免了由多个治疗师按各自的方法训练思儿而造成其心理上的混乱。以后,Peto的继承者对训练的环境加以改造,便于患儿完成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并将一对一的训练方法改为集体引导法,把情况相似的患儿分小组进行训练,这样效果更好。Peto治疗法的主要特点是:
(一)采用引导式的系统教育方式.将运动等治疗与语言训练结合成一体,强调以教育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
(二)采用与游戏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相结合,激发患儿主动参与训练。
(三)在集体教育的基础上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训练,从而诱发患儿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引导式教育法对3岁以上脑瘫患儿及手足徐动型患儿的康复疗效在某些方面优于Bobath治疗法。Peto疗法归属于神经心理学的方法。
五、杜蒙――代立卡托(Domam―DeIecato)治疗法
这套治疗法是物理治疗师G1en Domam和教育心理学家CarlH Delccato合作,于70年代在美国共同创立的。他们主张对脑瘫患儿进行全面康复和采取强化训练。每人每天平均训练7小时,重症患儿每天需14小时,每一单元训练时间为30分钟。 ‘
六、菲尔斯(Phelps)治疗法
Phelps是美国的骨科医师,他创导的方法主要特点有3方面:
(一)选择某些肌群进行重点训练。
(二)应用矫形器矫正变形的部位。
(三)针对脑瘫患儿的不同情况,设计15种治疗方法。包括:被动运动;半助式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条件反射运动;松弛运动;松弛后活动控制;交替活动;按摩;协调性活动;平衡活动;四肢运动;日常生活活动;综合性活动和休息。
七、上田法
上田正是日本爱知县立身心障碍儿童疗育中心第二青岛学园园长,小儿整形外科医生,在1988年创立厂一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新手法一上田法。1988年7月首次在仙台的第13回日本运动疗法学会上发表。1991年召开第一回日本上田法治疗研究会学术会议。本法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产生的疗法,对Bobath法,Vojta加法提出质疑,其观点相异、本法对重度脑性瘫痪缓解挛缩,效果特别明显。由于该方法简便,所以适合家庭和社区中应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上康复技术各有特色。Vojta疗法在日本和我国佳木斯脑瘫疗育中心首先推广应用,治疗了不少脑瘫患儿。随后国内广泛采用了Bobath技术和本体促进技术。近年Peto疗法也在国内流传。上述许多治疗学派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某些靶运动神经元,使其兴奋性提高,产生正确的运动输出,促进肌肉收缩和提高肌张力,这种兴奋过程称为“促通技术”。另外,某些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的过程,称为抑制技术,可缓解肌痉挛。除上述各种治疗方法外,还有许多促通技术。以上各种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有侧重,为了取长补短,互相补充,目前世界各国将各种促通技术综合应用于脑瘫的康复治疗中。因此,治疗技术的命名方面也倾向于统称为促通技术。在我国某些地区如北京、浙江、山西、辽宁、上海等地首创以中医、针灸、经络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本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创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脑瘫康复疗法是我们今后的主要任务之一。对脑瘫患儿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尽量使其能达到日常生活活动自立的能力和尽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