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是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俗称,为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眼病。它包括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传染性强、刺激症状重,以睑球结膜充血或出血,呈现一片赤红为主要临床表现,故称“红眼病”。本病多发于夏秋两季,患者常有红眼病接触史,且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是一种眼科常见病。
红眼病临床上多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患病时间长短的不同及个体抵抗力的差异,临床上可有轻重不同的症状表现。轻者结膜充血,结膜囊有少量脓性或水样分泌物,有瘙痒不适和异物感;重者可见结膜充血,或见结膜下出血,眼睑浮肿,大量脓性或水样分泌物,甚则角膜上皮剥脱,而见羞明流泪,灼热疼痛,视力下降等,且可伴耳前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轻型病人一周内可治愈,重症患者需1~2周,甚则2周以上的治疗,方可痊愈。
红眼病的传染来源各有不同,多以手帕、毛巾、手、水等为媒介,通过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或患眼→水→健眼的途径传播。在集体单位、公共场所、家庭中不讲究卫生的情况下最易蔓延,尤其是夏季。游泳池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红眼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传染性极强,常造成广泛流行,所以,预防工作十分重要。预防的原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一旦发现患者,除积极治疗外,个人、家庭、集体单位都要做好严密隔离工作。本病通过接触传染,所以对患者的毛巾、手帕、脸盆、玩具、文化用品等日常用品应予消毒,禁止患者到公用浴池、游泳场所,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健康人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手揉眼,要经常洗手,幼儿园、学校、部队等集体单位,勿用集体点眼的方法进行预防,因交叉感染反可造成暴发流行。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及检查用具都应清洗消毒,以免扩散传染。红眼病流行期可用菊花、夏枯草、桑叶、二花等煎水代茶饮,以预防之。
红眼病的治疗,根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药物。细菌感染者,常用10%斑马眼药水、0.25%氯霉素眼药水、0.5%庆大霉素眼药水频繁点眼或冲洗患眼,睡前涂抹抗菌素眼膏。病毒感染者,常用无环鸟苷眼药水、羟苄唑眼药水等点眼治疗,效果较好。中医称红眼病为天行赤眼,治疗上通过辨证分型论治。本病初起多属初感历气型,常用驱风散热饮子加减治疗:若属肺胃积热型,常用泻肺饮加减治疗。也可用鲜蒲公英120克(或干品60克)水煎300毫升滤净,口服150毫升,下余150毫升分次冲洗患眼,此法简便廉验,不失为治疗红眼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