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的病因
1、按耳聋的发生部位分类
(1)传导性耳聋:凡病变局限于外耳和中耳,并影响导音功能者,均为传导性耳聋。如外耳和中耳的发育畸形、外耳道阻塞性疾病、中耳炎性或非炎性疾病、耳硬化等,都可引起传导性听力损失。
(2)感音性耳聋:凡直接影响到末梢感受器、听神经传导途径和听中枢的各种病变,都可以造成感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又可分为以下三种:耳蜗性聋:凡病变局限于耳蜗,并影响其感音功能者,即为耳蜗性聋。神经性聋:凡病变直接影响到螺旋神经节或发生在听神经传导通路上的,均为神经性聋。中枢性聋:病变位于脑干与大脑,累及蜗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听觉皮质中枢时导致中枢性耳聋。
(3)混合性耳聋:中内耳病变同时存在,影响声波传导与感受所造成的听力障碍称为混合性耳聋。导致混合性耳聋的原因可以是一种病变同时损伤了耳的传音和感音系统,也可以是不同的疾病分别导致中耳和内耳或听传导通路的功能障碍所引起。
2、按患病时间分类
(1)先天性耳聋:包括外耳道先天性闭锁、中耳或内耳畸形、妊娠期及围产期所致的各种耳聋。
(2)后天性耳聋:包括外耳和中耳各种传导性聋,如外耳道后天性闭锁、化脓性中耳炎、外耳及中耳肿瘤、各种外伤及耳硬化症等;在感音神经性聋中,包括各种传染病所致的各种感音聋、药物中毒性聋、迷路炎、听神经瘤、听神经病、老年性聋以及精神因素所致的功能性聋等。
临床表现
听觉障碍常见的临床症候有耳鸣、听觉过敏、耳聋、幻听及听觉失认。
检查
听力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及病变的部位。检查方法甚多,一类是观察患者主观判断后作出的反应,称主观测听法,如耳语检查、秒表检查、音叉检查、听力计检查等,但此法常可因年龄过小、精神心理状态失常等多方面因素而影响正确的测听结论。另一类是不需要患者对声刺激做出主观判断反应,可以客观地测定听功能情况,称客观测听法,其结果较精确可靠,有以下几种:
1、通过观察声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来了解听力(如瞬目、转头、肢体活动等);
2、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或习惯反应来检查听力(如皮肤电阻测听、西洋镜测听等);
3、利用生物物理学方法检查听力(如声阻抗-导纳测听);
4、利用神经生物学方法检查听力(如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
通过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其他必要的有选择性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等、颅底部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查、耳鼻喉科检查及听觉检查就能做出明确的诊断。
治疗
1、对因治疗
(1)小儿脑损伤引起的中枢性聋:病变位于脑干与大脑,累及蜗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听觉皮质中枢时导致中枢性耳聋。早期可以进行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治疗,,疗效显著。
(2)如对于中耳炎并发迷路炎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肿瘤导致的耳聋,应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由于药物中毒导致的耳聋,应立即停药。尽量避免鞘内、脑室、脑池内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药物。
2、药物治疗
应根据临床表现适当给予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药(烟酸、地巴唑、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等)治疗。
3、可试行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对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恢复和伴随症状的改善有显著作用。
4、佩戴助听器可以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
5、对于耳蜗性聋可以考虑电子耳蜗植入。
预防
1、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
临床上要合理用药,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及早治疗可能引起耳聋的病因
(1)全身疾病的治疗 对于可能引起耳聋的全身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要控制,合理用药,避免累及听功能。
(2)局部疾病的治疗 对于引起耳聋的常见耳部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耳硬化症以及突发性耳聋要积极治疗,避免引起听力障碍。
3、做好相对噪音的防护
避免长时间处在噪音环境中,长期持续佩戴耳机等造成噪音性耳聋的易感因素非常重要。此外,对于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群要注意职业防护和定期复查检测个体的听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