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系常见颜面部疼痛顽症,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短暂而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约为3∶2;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发作期常反射性地引起同侧面部肌肉抽搐及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流泪,流涎,每因说话、咀嚼、刷牙、漱口、洗脸等动作触及面部或口腔内某一点而引起发作。因而病人往往不敢发声、擦脸,甚至影响进食。其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呈周期性发作,发作前常无预兆,间歇期如同常人。
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起病初期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随病情进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剧烈。轻触或刺激扳机点(亦谓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可激发疼痛发作。神经系统检查无局限异常体征。三叉神经痛与中医头风、头痛相类,系头面经筋受病。究其病位,显多属少阳厥阴二经。
辨证求其病因病机,认为多属风寒、风(肝)火、风(肝)阳上扰清空所致。风为百病之长,挟寒、热等客邪犯头面经络,以致经气不通而痛。风善行数变,故其痛突发突止;病又多兼缘情志不遂,引动肝风,或并肝郁化火,风火上扰清窍而痛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