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5岁的小明因“肥胖、智力低下、脾气暴躁、小阴茎”前来郑州市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就诊。追问病史发现小明出生后哭声弱、喂养困难、四肢软弱无力、体重增长缓慢。1岁后食欲好转、食量大,易激惹,体重快速增加,每年增加4-6公斤,3岁时已俨然成了个小胖墩。而且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落后、行动笨拙、活动后气喘,经过住院仔细检查并经过基因诊断,最后确诊为Prader-Willi综合征(PWS)。
Prader-Willi综合征是在1956年首先由Prader和Willi报道并命名的,出生发病率报道不一,是常见的导致人类肥胖的遗传性综合征。通常与15号染色体上的q11-13片段印迹的缺失有关。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诊断延迟往往导致肥胖综合征,并在青春期前后死亡,死亡原因常为过度肥胖导致糖尿病和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该病在婴儿期常被误诊为脑性瘫痪、代谢性疾病、遗传性肌病、重度营养不良等,很多患儿长期住院进行康复治疗,但并无疗效。在儿童期往往被家长忽视,只当成一般的肥胖病等。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知识宣教有重要意义。
PWS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摄食过量、向心性病态肥胖,智力缺陷,行为异常、身材矮小以及性腺发育不良,基因筛查提示15 q11-13片段印迹的缺失,是临床确诊的依据。男女均可发病。该病在不同发育阶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1)胎儿期和围生期:胎动少,臀位难产或剖腹产率高,出生后婴儿肌张力低下(松软婴儿),哭声弱,需管饲喂养,唾液黏稠,生殖器发育不良;(2)婴幼儿期:活动逐渐增多,肌张力逐渐好转,但仍有喂养困难,患儿生长发育落后,大运动、语言发育差,约3/4的患者呈现与家族背景相关的脱色素特征;(3儿童期:不可抗拒的多食导致肥胖,过度向心性肥胖是最显著的特征,加之身材短小,呈现矮胖外观,常伴行为问题,轻度智力低下程度不一,多为轻度,认知功能异常,个别有烦渴、多尿。典型的面部特征为双额间直径变窄、杏仁眼、斜视、面颊丰满,由于肌张力减弱使模仿性动作减少,嘴角常流黏稠的口水,而且患者对疼痛刺激相对不敏感(包括取血样时引起的疼痛;(5)青春期:多呈重度肥胖,情绪不稳定、运动技巧迟钝、识别能力较差和难以满足的饥饿为其显著特征,尚有特殊行为、学习困难、逻辑思维能力差、嗜睡等;可见性腺发育不良、功能减退,男性隐睾、阴茎小,女性阴唇、阴蒂缺乏,第二性征发育延迟或不完全。由于热量摄入过多,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在青春期或青春期刚过即发生。
由于PWS患者存在多方面问题,单一的干预治疗是不合理的,需要针对不同个体,制定出一系列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干预、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等。性腺机能减退者,性激素替代治疗可改善性征,并促进心理成熟,特别在男性患者,可促进男性第二性征发育。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是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认可的,并由于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故已被广泛使用。对于极重度肥胖患儿还可选择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