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用“要像爱护您的眼睛一样去爱护。。。”来比喻一件东西的宝贵,可见良好的视力对于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研究也表明,当我们从外界中感知事物时,90%以上的信息是从视觉通道传入的。
眼睛对我们每个人是那样的重要,可遗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眼病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因此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下面就是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例子。
一、 眼红并不都是“红眼病”
设计院的工程师老陈,眼红已有3天了。因为加班赶绘图纸无暇到医院看病,自认为是“红眼病”,就随便到街头的零售药店买了1支消炎眼药水点眼,可不但眼红、眼痛的症状没有好转,反而视力也明显下降,图纸上的字一片模糊,这才急忙到医院去,经医生检查,被确诊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已降至0.01以下,经过长达2个月的治疗病情才得到稳定。
“红眼病”即急性流行性结膜炎,它常在春夏季节暴发流行,多是双眼发病,表现为眼红、眼分泌物(眼屎)增多、异物感等,经过正规治疗多能迅速好转。但眼红并不都是结膜炎,还有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闭角性青光眼、角膜炎等眼病,如果延误治疗,常常造成不可逆的严重视力损害,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当您出现眼红时,切末认为是“红眼病”,随便买些眼药一点了之,而是要到医院去让眼科医生检查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才能使您早日康复。
另外,告诉您鉴别结膜炎与这些严重眼病所引起的“红眼”的一个简便的自测方法,可帮助您大概地加以区别。一般讲单纯的结膜炎并不影响视力,而其他眼病多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当您眼红时,尤其是单眼红时,请将好眼遮盖,如红眼视力模糊或较前有所下降,则迅速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二、 约九成青光眼患者不知病情
机电公司的李经理今年50岁,多年忙于工作而从未参加过体检。今年春天单位进行例行体检,在大家的劝说下他勉强参加,眼底检查中被发现有视神经萎缩。体检的大夫建议他进一步做眼压、视野的检查,经检查发现,眼压达50mmHg以上(正常眼压11mmHg~21mmHg),视野明显缩小,已成管状视野,虽经积极治疗眼压得到控制,但丧失的视野却再也不能恢复。
青光眼是我国的常见病,在我国致盲性眼病排行榜上位居第三位。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21%~1.64%。这种眼病无法预防,对视力造成的损害也难以恢复,只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避免盲目。但遗憾的是很多病人未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北京市的一份调查显示:约有90%的青光眼患者不知病情。
其原因就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当视野缩小明显时已到了病变晚期;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往往出现头疼、恶心、呕吐而就诊于内科或神经科,贻误了抢救视力的最好时机。
因此,当您出现眼痛、头疼症状,或看到灯周围有彩虹出现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同时我们也建议40岁以上的人要定期(每2~3年)到医院进行视力、眼压、眼前房深度和眼底的检查,这样就能及早发现青光眼,早期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青光眼的致盲性。
三、 近视防治,误区太多
邻居家的小龙今年13岁,已戴上了800多度的近视眼镜。小龙是三代单传的独生子,一家人视为掌上明珠,呵护有加。
9岁时出现了近视,只要是市面上有的治疗仪器和治疗方法全试了个遍,前几年盛行的OK镜一上市,4000多元钱爷爷掏出来一点也不犹豫,家里各式各样的护眼灯比比皆是,治疗近视的仪器也应有尽有,可小龙的近视度数不但控制不住,反而逐年增加,仅去年一年就换了3副眼镜,增加了300多度,令全家人伤透了脑筋。
中国学生近视的发病率在全世界的排名1999年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而大学生高达76.74%。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长以及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是造成近视的最主要原因。但人们对近视发生的机理以及出现近视后一些治疗的概念模糊,也是造成近视人数和近视度数不断攀升的因素。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除部分是由于父母亲有高度近视的遗传外,大部分还属于用眼不当所造成,尤其是与近距离工作有关,如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阅读时间过久、字体不清或过小以及姿势不良等都与近视的发生、发展有关。
在校就读的大中小学生由于平时学习负担较重,眼睛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假期里,有些学生往往丢下书本,抱起电视;出了图书馆,进了网吧间;放下辅导材料,拾起游戏软件,心态和身体虽然得到了放松,但眼睛却往往比在校时还要劳累。
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使眼的睫状肌过度收缩,造成晶状体调节痉挛,可诱发或加重轴性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所引起的近视,又称真性近视);由于睫状肌过度收缩引起的调节痉挛会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但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解除了睫状肌的痉挛,可使这一类近视状态有所改善,也就是说,用药后视力改善或正常,这种情况被称为调节性近视(又称假性近视)。
实际上,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由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内分泌系统的不稳定、不健全,在不良因素的作用下,眼球比发育成熟的成年人有较易扩张的趋势,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绝大部分的近视发生和进展的年龄段在12~18岁,而18岁之后,近视发展速度变慢或停滞的现象,因此青少年非遗传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应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从调节性近视到轴性近视的发展过程。
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比较容易辨明目前近视治疗市场的良莠,并比较容易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和保健手段。通俗的讲,也就是我们应采取合理的方法,尽可能地使调节性近视得到缓解,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由调节性近视到轴性近视的过渡。高度近视不仅仅是戴镜镜片厚,影响美观的问题,更大的危害是,超过600度的近视,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高度近视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几率比正视眼要高得多。
一项调查显示:100例正视眼连续使用电脑2个小时后检测,视力平均下降0.2,屈光度平均下降-0.25D。可见长时间用眼的危害。
因此,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过度和长时间的用眼,注意用眼的间隔,注意光线和距离,是有效的预防和减缓近视发生发展的措施。
如果出现了视力下降,随便到街上的眼睛店配副眼镜戴上,也是最不可取的。殊不知,很多调节性近视一旦配上眼镜,就促使其成为轴性近视,丧失了治疗机会。若先前已有轴性近视,在调节性因素的作用下,不经治疗或散瞳地增加眼镜度数,会加速近视度数的发展。
其实,配眼镜不仅仅是视光的问题,其中还有很强的医学道理,所以对眼镜的从业人员的医学知识要求很高,“医学验光”的理念应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为避免青少年假性近视度数误配的方法实际非常简单,那就是到医院去接受医生正确的散瞳验光程序,年龄越小,睫状肌调节的能力越强,因此散瞳就越应该充分。散瞳所使用的阿托品或托品酰胺,就是有效的睫状肌麻痹剂,用药后一来可鉴别真性或假性近视,减少误配的机会和程度,二来还对假性近视有治疗作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一种理论认为,青少年近视的产生与日光灯照明有着直接的关系,其理由是日光灯(荧光灯)的频闪性直接影响青少年视力。基于此种理论,街头上的各式各样的护眼灯(又称无频闪视力保健灯)不断推陈出新,层出不穷,令家长买了这个,又看中那个,不知如何是好,为了孩子的眼睛,买吧!频掏腰包,好不辛苦。
2002年,大连市卫生监督所对市内10家商场内销售的15种品牌的护眼灯进行了专项检查,结果发现,产自上海、广州等地的15种品牌的护眼灯无一具备护眼保健功能。不少厂家只是将“护眼灯”的概念“贴”在其产品的标识上。
实际上,近视眼患者的家长也不必为购买“护眼灯”而奔走劳神。为孩子买一盏40瓦的白炽灯台灯,放于书桌的左前角,就可满足孩子晚间的读书学习需要,非常方便。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方法能成为近视眼治疗的终极方案,因此,只有把有效的医疗手段和视力健康教育相结合,才能比较彻底地解决防治近视眼眼病的问题。
关于轴性近视眼的治疗,应该有这样的概念。对于18岁以下近视的患者来说,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配戴框架眼镜。激光手术治疗只适合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
如何才能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呢?应掌握以下三个原则:1。发现视物模糊时首先请眼科医生检查确诊,并排除其他眼病,以免耽误病情;2。屈光不正者要坚持验光配镜(无禁忌症者最好散瞳验光),以确定准确的屈光度数;3。开出配镜处方之前一定要复验(即试戴眼镜),这是将客观验光与主观接受相结合,以便选择患者能接受的最佳屈光度。“电脑验光,立等可取”的配镜方法难以达到准确,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屈光不正更不可取。
四、儿童眼病,痛失治疗良机
病例1:某小学三年级的小辉,是个人见人爱的男孩子,有礼貌,爱学习,机灵活泼,还长得眉清目秀。因“红眼病”暴发流行染上了红眼,到医院检查时顺便查了视力,可把全家人给吓坏了。小辉的右眼视力为1.5,左眼视力仅为0.3。
经散瞳验光发现,他左眼为远视散光500多度,戴上眼镜视力无任何改善,被确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因已年过7岁,几乎无治愈的希望,也就是说,小辉终生的左眼视力都不能矫正,最好视力也不会超过0.3,不仅小宝的立体视明显不如双眼视力正常的孩子,还会对他将来的升学、就业带来极大的影响。
实际上,像小辉这样的情况,我们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我们在深深为这些孩子惋惜的同时,也强烈地感到有责任和义务将一些眼病的医学科普知识广泛宣传。
眼球没有器质性病变而经睫状肌麻痹后验光矫正视力£0.8者称为弱视。弱视是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象与模糊物象之间发生竞争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弱视可由屈光不正、斜视、屈光参差、形觉剥夺和先天性眼球震颤等引起,屈光不正性弱视所占比例最高,它和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在儿童期最具治疗价值,换言之,如果在儿童期发现越早,这三种弱视都可得到满意的治疗,而一旦过了学龄期,则将痛失使视力恢复正常的治疗良机,给家长和孩子带来终生遗憾。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1998年对全市8个旗县35所幼儿园和5所小学的10053名儿童进行了视力普查,共检出267名弱视患者,其中仅有11人在过去被诊断为弱视,而256名儿童都是在本次检查中才被发现,即此次调查显示儿童弱视漏诊率高达95.9%。可见儿童弱视并没有引起家长、幼儿园以及学校的足够重视。
他们在检查中还发现,许多幼儿园甚至个别小学,对儿童从没有进行过视力普查,有的即使进行过视力检查,也是走走过场,检查距离和光线都不符合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和监管也不到位,盖眼不全,用好眼偷看,致使错过一些单眼视力差的患儿,也使其错过了最宝贵的治疗时机。
其实在我国,弱视的发病率并不低,我国儿童弱视发生率已达4%,应当引起家长和幼教人员的重视,早期干预儿童弱视已是临床的主要对策。只有早期发现,才能早期干预,只有早期干预,才能使儿童有健全的视功能,也才能使孩子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没有身体机能上的缺憾。
何时为孩子查视力呢?3岁以上的儿童通过家长教育,可以学会查E视力表。3岁儿童的正常视力为0.7,约67%可达1.0;5岁时儿童正常视力达1.0。我国儿童通常是在6~7岁才在学校组织下检查视力,而这时检查出的视力不佳、弱视儿童已失去治疗弱视的关键时期―5岁左右。可以说,7岁后,最迟9岁(有专家认为12岁)就完全失去治疗弱视的机会了。
对不会说话的婴幼儿也有一些简便的粗估视力的检查方法,家长在家就可进行,利于早期发现一些先天性眼病。例如在小月龄孩子的眼前放置各种物体,观察其跟随注视的情况。对大月龄的孩子,家长可分别遮盖两只眼睛,观察其头部晃动、烦躁、哭闹、行动迟疑、用手除去遮盖物以及面部表情变化等情况,以确定其视力的好坏。通常遮挡视力较好的眼时,孩子反应会很激烈,而遮盖视力差或无视力的眼时,孩子则没有反应。
发现孩子视力不好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正规的眼科检查和治疗。
五、 眼药滥用,贻害无穷
外贸公司的小张,业务繁忙,经常加班开夜车,眼睛总是布满血丝,还常有干涩的感觉。听人讲含有可的松的眼药水退红特别好,买来一试,果不其然。
从此后,他口袋里就总装上这些眼药,眼一有不适,就掏出来点上2滴。哪曾想,眼睛红减轻了,可1个月后视力模糊出现了,眼前象起了一层大雾,看什么都不清楚,这才急急忙忙到医院去看病,经检查,双眼眼压均在40mmHg以上,被诊断为“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视神经和视野也已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其实,像小张这样不在医生指导下乱用眼药而造成各种并发眼病的例子还有很多。
抗生素眼药的滥用打破了正常结膜囊的菌群平衡,造成严重感染性角膜炎(如角膜真菌感染等)的病例我们经常会遇到。还有大量由于眼药使用不当或过多造成的干眼症,治疗起来非常棘手。
皮质类固醇激素(可的松)眼药的应用,不仅可引起致盲性眼病―青光眼,还因抑制了眼局部抵御外来微生物的能力,使严重感染性眼病的发生机会增多,触目惊心。
多年来,不断有病人来诊,他们都是用了某个厂生产的某种眼药后导致盲目,经过检查,角膜被这种眼药严重损害,经过角膜移植后才得以复明,代价惨痛。这种药点上后,主观感觉凉凉的,比较舒服,因此就成了他们的常用药,直到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才得以警惕停用,为时太晚!
因此,眼药一定不可滥用,眼有不适,一定是有原因的,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六、 头痛医头,眼病医眼,全身疾病,等闲视之
大学毕业的次年春天,我还是一个临床经验非常欠缺的眼科医生。我家楼上居住的陈教授80多岁了,身体硬朗,思维敏捷,生活起居根本不需要小辈照顾,大家都很羡慕他能有这样好的身体。一日,他因眼红到我家找我看病,我用手电筒一照,“结膜下出血”,小毛病!我随便问了他有无便秘、咳嗽等,都被他否认了。
我也没再多问,就轻松地告诉他,过几天就会好的,用药不用药都行。他听了后便放心地走了。哪知道,第三天他就出现了脑出血,是血压高造成的,被送往医院抢救。我得知后感到深深地内疚,要是我在发现他结膜下出血时考虑到有高血压病的可能,就可以提醒他早做检查,也就会免去了脑出血的发生。这件事对我的震动太大了。
它也提醒我,作为一个医生,不能只注意本专业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最重要的是应把病人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