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损伤修复后肌腱粘连造成肌腱活动度受限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功能锻炼、合理的康复治疗是减轻肌腱粘连的重要方法。
不同部位肌腱损伤及手术方式对康复治疗的要求有所不同:
1、掌心区(III区)及腕管以上肌腱损伤。一期修复后进行未被固定的关节运动,修复的肌肉肌腱保持静止,其附近未受损肌肉肌腱则积极活动,可减少粘连。
2、掌指关节至近指关节区(II区)及腕管内肌腱损伤。通常手术时切除屈指浅肌,只修复屈指深肌或做肌腱移植术以减少粘连。术后于腕屈曲位固定3周。固定期及固定去除后功能锻炼原则同上。
3、伸指肌腱损伤。腕及手背伸指肌腱周围较多疏松结缔组织,肌腱修复后不易产生粘连,术后腕部固定于背伸位,掌指关节不需固定于全伸位,术后功能损害较少。如无其他合并损伤,一般不需特殊的康复治疗。如有粘连形成,康复治疗原则和屈指肌腱粘连时相同,即用油剂按摩结合主动与被动的肌腱牵引进行。有人认为肌肉电刺激在屈指肌腱损伤后无明显作用,在伸指肌腱损伤后有用。
4、肌腱松解术后。不少肌腱损伤修复后肌腱与周围组织牢固粘连,经康复治疗又无效时,需行肌腱松解术。术后肌腱周围留下广泛的创面,极易再次粘连。故肌腱松解术后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肌腱活动度练习,防止再次粘连。松解术后切不可再做持续固定,也不可等待皮肤切口愈合,术后2-3天即应解开敷料,用主动及被动的伸指使肌腱向远端滑动,用近端肌肉的主动收缩使肌腱向近端滑动。
主动运动用最大力量,力求迅速达到松解手术中达到的活动范围并保持之。此时应鼓励患者忍住疼痛坚持锻炼,并用镇痛药及理疗减轻疼痛。
5、肌腱移位术后。神经损伤引起某些肌肉不可恢复的瘫痪时,或其他原因引起严重的肌肉损伤无法恢复时,常做肌腱移位术,以较次要的肌腱移位重建重要肌腱的功能。例如桡神经损伤致腕下垂时,以部分腕屈肌肌腱背移重伸腕功能;正中神经损伤大鱼际瘫痪时,以掌长肌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等。
术后康复治疗任务与方法大致同肌腱修复后,但移位肌腱在术后应发挥的功能与术前不同,大脑运动皮质中原有的运动模式不能适应,导致动作协调破坏,须经训练重建运动模式。肌腱被切断,移位缝合,再长期固定,必然引起明显的肌萎缩。肌力可下降1级甚至2级,再加上肌肉走向改变,可能会影响其机械效率,从而使移位肌肉起不到预期作用。
为此,在移位前,待移位肌肉肌力必须基本正常,术前并预先训练加强,术后在协调训练的同时要进行肌力训练。
康复治疗
肌腱愈合常伴有肌腱粘连形成,应及早做强化康复治疗。治疗一般先做粘连区按摩。先用温和手法,逐步加强力度及深度,做横行、纵行、环形深部按摩及肌腱弹拨手法,最好在肌腱被拉紧时进行。按摩约lO分钟后,又做温和的被动牵伸或做伸指功能牵引l0分钟,最后用掌侧塑料夹板或石膏托固定于治疗后的姿位。
如夜间使用石膏夹板,可固定于3/4矫正位,不宜过于紧张,以免损害皮肤血液循环。此法应不引起明显疼痛,关键在缓慢、温和的牵伸。如果弯曲度每日能有1°~2°的进步,则即使是严重的畸形,也有望于数周内矫正。
单关节伸展练习:为了在肌腱粘连期及早恢复远端关节的活动度,或保持远端关节活动度,同时又可避免牵拉未能完全愈合的肌腱,应做单关节伸展练习,即于两指间关节屈曲位被动伸掌指关节,或于掌指关节及远指关节充分屈曲位伸近指关节。
指间关节屈曲挛缩如在30°以内,可以不致对日常生活活动及一般工作产生明显影响;超过45°时需要用各种改善关节活动度的康复疗法加以矫治,包括伸指牵引及加热牵引。挛缩畸形需做关节松解手术。
动力支具在肌腱修复术后的应用
过去,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通常需要将患手用石膏托固定于被修复的肌腱松弛位。固定时间长,则肌腱粘连发生率极高,固定时间短或不固定,则肌腱断裂率高。动力支具的应用,将保护位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有机的结合起来,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大大的减少了肌腱修复术后粘连发生的几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