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可是,有些孩子就没那么幸运,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会生病,有的还需要手术治疗,做手术就会面临麻醉的问题,但由于麻醉这道“程序”太过专业,人们对它并不了解,这就让家长们很揪心。什么是麻醉?小儿常用麻醉方法有哪些?手术前为什么不让患儿吃饭、喝水?全身麻醉对孩子智力有影响吗?等等问题。那么就让我来给您解答以消除您的顾虑和担忧。
1.手术前为什么不让患儿吃饭、喝水?
很多家长对手术前不能吃饭、喝水不理解,生怕委屈了自己的孩子,有的认为在手术前只有吃的饱饱的,才能更好地耐受手术麻醉。因此,有些家长往往不听医生和护士嘱咐的禁食时间而让患儿在手术前吃东西,结果不得不停止这次手术,择期再做。
术前禁食是术前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胃内容物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出现返流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影响气体交换,危及患儿生命。有报道儿科急诊手术与成人急诊手术误吸发生率分别是1/373和1/4544,误吸发生率新生儿及婴儿是儿童的10倍,小儿是成人的2倍。所以,术前禁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为防止误吸禁食时间过长,不但会引起患儿口渴和饥饿,还会引起不必要的哭闹、烦躁,严重者可出现低血糖或脱水等。
那么手术前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吃饭、喝水比较合适呢?专家们根据我国小儿发育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小儿术前禁饮禁食时间,以供参考。
我国小儿术前禁饮禁食时间建议(小时):
摄入种类
禁食时间
清饮料
2
母乳
4
配方奶
6
牛奶
6
固体食物
8
2.为什么麻醉医生在手术前要访视患儿?
麻醉前访视的目的包括了解患儿相关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查看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然后做出全面评估,为完善的麻醉方案提供依据。
小儿麻醉多为全身麻醉,小儿头颅及舌体相对较大,鼻腔狭窄,且有喉头位置较高,牙齿易松动等特点,术前存在呼吸系统疾病将会增加呕吐误吸、呼吸道梗阻等麻醉风险,术前最常见的问题是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这类患儿能否接受麻醉,应根据其症状、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手术的缓急程度而定。还应注意另一呼吸系统疾病是哮喘,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大,麻醉医师应仔细询问,患儿如有哮喘病史,平常所用药物,包括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应使用至手术当日并做好术中抢救准备。
3.麻醉前给药的目的是什么?
麻醉前给药的目的主要是消除患儿和家长的焦虑状态,能够让患儿与父母顺利分离,避免患儿因恐惧而导致术后出现行为异常等问题。
小儿对麻醉和手术的心里应急方式与年龄相关。6个月以内的婴儿尚不能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心里,1-3岁的小儿是围术期产生心理问题最多的年龄组,主要表现为焦虑、哭闹、害怕疼痛、害怕离开家人,并可能导致长时间的行为异常,这类小儿必须给予镇静药让患儿入睡后再入手术室进行手术,等手术结束睡醒后又回到家长的身边。
咪达唑仑是当前小儿麻醉使用最广泛的术前镇静药,它的顺行性遗忘作用能够减少小儿术后行为异常的发生率。可口服(口服剂量是0.3-0.5mg/kg)也可静脉,目前我们医院是静脉给药,静脉注射剂量是0.1-0.2
mg/k g。
4.什么是麻醉?小儿常用麻醉方法有哪些?
简单地说麻醉就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在手术时帮助患儿解除痛苦,保证患儿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小儿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又包括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局部麻醉又包括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椎管内麻醉。由于小儿的不配合,小儿外科手术多选择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作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使其被抑制,呈现出意识消失、全身不感疼痛的一种麻醉方法。全身麻醉药分为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吸入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而达到全身麻醉称为吸入麻醉,而静脉麻醉药经静脉或肌肉注射而引起的全身麻醉成为静脉麻醉,将二者复合成为静吸复合麻醉。不管是静脉还是吸入,都是有麻醉药物进入体内的,手术时间较短的患儿一般来都是静脉给药,面罩维持呼吸就可以了,如果时间长必要时还需要置入喉罩或气管插管。
喉罩置入全身麻醉既能维持良好的通气又对呼吸道刺激小,主要适用于:无呕吐反流危险的小手术,如疝气、鞘膜积液;困难气道的患儿;急救复苏等。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就是将气管导管置入气管内,对机体刺激较大,但可满足长时间或不同体位下气道的管理,在小儿麻醉中最为常用,尤其以危重患儿、头颈胸部手术以及腹部大手术、俯卧位、侧卧位手术、扁桃体切除术、肠切除吻合术等。
6.全身麻醉对患儿智力有影响吗 ?
孩子手术前,家长往往对麻醉有顾虑,担心麻醉药对患儿的智力有影响,特别是选择全身麻醉。其实,这种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全身麻醉就是中枢神经系统被麻醉。患儿被麻醉后暂时失去对疼痛刺激的反应,仍保留某些神经系统反射,保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脉搏等。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剂量,随着手术时间的进行,麻醉的作用逐渐减退,手术结束后,麻醉的作用就消失了,肌体又恢复正常的工作了。一般的麻醉药在停药1-2天后基本就从身体排出干净了。
7.患儿仅轻微感冒能手术麻醉吗?
根据统计,大约有三成的小孩,一年中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感冒症状。有时候跟外科医师约好进行这次手术,孩子却在手术前出现感冒症状,那么手术是否要继续进行,麻醉会不会有风险呢?
这些简单的小手术跟感冒分开来看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对于麻醉医生来讲那可就要慎重考虑。
首先,儿童的呼吸道比较敏感,因此对好多刺激的反应相当激烈,在全身麻醉时为了维持呼吸道,必须插入喉罩或气管内导管,在放置的过程中会对气管及周围黏膜产生刺激,很容易就引起咽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危及生命的状况。根据临床文献,在为感冒的儿童进行全身麻醉过程中相对于没有感冒的儿童,上述并发症的几率会增加5-10倍。而且越小的儿童感冒接受麻醉其危险性越高。因此建议,一旦发现发热、感冒(体温大于38度、咳嗽、流鼻涕),应取消常规手术。那么手术要延后多久呢?一般建议,在感冒症状完全缓解2周,就可以再次安排手术,而不会增加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上述讲解,相信您已经对小儿麻醉有所了解,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过分担心了吧。为了让家长放心和保证患儿的手术安全,麻醉医生会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患儿,并加倍呵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