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如分泌性中耳炎、耳鸣耳聋等临床上不易根治的疑难杂症,但应用中医药疗法尚能有效。
如临床常见分泌性中耳炎,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局部用粘膜血管收缩剂滴鼻,鼓膜穿刺抽液、切开及置管术等方法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尚不理想。如反复进行鼓膜穿刺、切开,则容易造成鼓膜的瘢痕形成,并且容易引起粘连,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且费用高。若行鼓膜置管,有少数病人容易出现脱管或血凝块以及黏稠的分泌物常常堵塞置管,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使病情加重。
另外,若置管时间过长,还有可能造成中耳感染、鼓膜穿孔致化脓性中耳炎的可能性增加等。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确认该病若属风邪侵袭、经气痞塞型,则用疏风清热、散邪通窍中药治疗;属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型则选用行气活血、通窍开闭中药治疗,或服用笔者研制的中成药等,效果也很显著;如有鼓膜充血,可配用我院自制“黄连油”外用滴耳消肿止痛。内外合治,相得益彰,且无痛苦。
此外,近几年出现的鼓膜治疗仪新疗法,实质上也是传统治疗方法的延伸,即是咽鼓管吹张或鼓膜按摩法的变通。其原理就是通过机器产生的脉冲波(正负压力)作用于鼓膜,运用鼓膜双向震动的物理原理,增加和改善鼓膜和听骨链的传音功能,进而增强咽鼓管功能,可配合应用。
如耳鸣、耳聋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难治之症。大多患者采用西医治疗不理想,但部分患者通过中医治疗或配合针灸、穴位封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针刺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祖国医学的文化瑰宝。有资料表明:“针刺能够促进外周血液微循环、改善或预防局部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组织细胞的恢复,可用于高粘血状态的治疗和预防”
。现代医学治疗原则侧重辨病,以微循环障碍学说、免疫学说、自由基因学说等来分析其发病机理,侧重纠正微循环障碍,多给予免疫抑制剂、给氧等疗法,但效果不理想。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对耳鸣、耳聋分为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等型。如肝火上扰则以清肝泻热、开郁通窍中药着手,针刺以泻法为主;肾精亏损者则宜用补肾益精、滋阴潜阳的中药,针刺用补法。笔者对部分西医治疗无效的病例,通过辨证施治服用中药或笔者研制的中成药等,再配合针灸或穴位封闭则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