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儿骨科门诊经常有家长咨询说:我家小孩刚出生,医生就说孩子患有髋关节发育不良,我很紧张,请问什么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将来会有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如何早期发现及治疗?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描述婴儿及儿童期先天性或发育性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的统称。这些异常包括轻度缺陷,如髋臼浅,以及严重缺陷如畸形性脱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小儿比较常见的骨关节畸形之一 ,出生时,髋关节不稳定的约为0.5%-1%,但婴儿典型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病率约为0.1%左右。并且有男孩多于女孩、单侧多于双侧、左侧多于右侧的特点。轻度髋关节发育不良即可导致成年后的退行性关节炎很高的发病率,故应引起重视。
在新生婴儿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有哪些表现呢?初为父母的家长正沉浸在喜悦之中,如果发现宝宝的会阴部增宽,双髋关节外展受限,臀部皱褶或大腿皮纹明显不对称,就要提高警惕性,将患儿放在床上,可能发现两侧肢体不等长,细心的父母可发现新儿婴儿一侧下肢活动少,蹬踩力量小于另一侧,在给宝宝现在换尿布或洗澡时,甚至可感觉到髋关节弹响,这时“髋脱位”可能性就更大了。
这时应将宝宝带到儿童专科医院的小儿看了骨科就诊,一般来说,经过小儿骨科医生的仔细检查,并辅以相关辅助检查(小于6月龄做髋关节超声,大于6月龄以上拍X片)大都可确诊,如果父母各种粗心的话,等到患儿开始走路(一般较同龄儿晚好),如果是双侧脱位则出现“鸭步”,单侧脱位则为摇摆跛行,这时更应尽早治疗,以免躯体永久缺陷的发生,影响到患儿的心理健康、婚姻及事业的发展,留下终身的遗憾。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与能否取得很好的疗效至关重要,如果有髋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的髋关节不可能完全发育正常,所以治疗效果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往往效果越好。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是富有挑战性的。延误诊断或治疗中出现问题常会导致残留的解剖缺陷和继发退行性关节炎。一般来讲 出生-6月龄采取Pavlik连衣挽具;6-18月龄以内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蛙式石膏(支具)固定”有较高治愈率;18月以上的患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头和髋臼的骨性畸形加重,内收肌挛缩明显,同时由于髋臼和股骨头软骨的可塑性减少,则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的方案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应虽经正规治疗,功能仍然难于达到正常,有资料显示1岁半以上患儿正规治疗后,50%左右病人在45周岁已经发生较严重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需要更换人工关节。
出生至6月龄是非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如能作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如果延误治疗,最终将导致不可逆的痛性骨关节炎和不同程度的残废,鉴于我国的国情,手术这这笔较高的费用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讲(尤其是农村家庭),都是很大的负担,对患儿的打击很大,并且效果远不如婴儿期,因而目前推崇新生儿婴儿期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超声在早期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的诊断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