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谈“脑瘫”色变,以为脑瘫就是“傻子”,脑瘫无法治愈,因此痛苦不堪,放弃治疗,更有甚者遗弃孩子。其实不是这样的。那么到底什么是脑瘫,脑瘫到底能治好吗?
脑瘫是指小儿从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由于任何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同时常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听觉障碍,行为异常,癫痫等。
本病的运动障碍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无法分类型。我国0-6岁儿童中脑瘫的患病率为1.2‰---2.7‰,平均为1.92‰,约有31万人,并以每年4.6万人比例递增。
导致脑瘫的高危因素主要有:
(1)、产前因素:宫内巨细胞,风疹病毒,弓形体感染,中毒(重金属,一氧化碳,苯类,饮酒,吸烟),染色体异常,接触放射线,药物(激素,抗癌药),孕母前置胎盘,先兆流产,贫血,营养不良,心,肾疾病,妊娠中毒症,妊高症,多胎,多胎间输血等。
(2)、产时因素: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脐带绕颈,急产,早产,过期产,低体重,巨大儿,核黄疸,新生儿低血糖,分娩中感染(脑膜炎),分娩困难,迁延,羊水异常。
(3)、产后因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脑外伤,中毒和心肺功能障碍,营养障碍,破伤风等。国内最常见的高危因素:早产,窒息,核黄疸。
脑瘫治疗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脑瘫的早期诊断一般是指生后0―6个月间的诊断,其中0―3个月间的诊断又称超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实际上是为脑瘫的早期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就是在疾病的初期,在异常姿势和运动尚未固定化之前就开始治疗,这就有可能变不治之症为可治之症。
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除极严重者外,均可治愈或正常化。早期治疗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为脑组织在婴儿早期(0---6个月),尤其是在新生儿期,尚未发育成熟,还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而脑损伤也处于初期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所以这一时期脑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高,恢复能力强,在这一时期及时治疗,可得到最佳治疗效果。
所以凡有脑瘫高危因素的孩子,特别是早产,窒息,核黄疸的孩子,早期治疗意义重大,既得到了最佳治疗效果,又可以通过早期治疗筛查出极严重的患儿,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致残率,同时越早花费也越少。
还有一部分家长误认为:CT,MRI或脑电图正常孩子就没事,其实不然。脑瘫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CT,MRI及脑电图不能起主要作用。CT及MRI可以了解颅脑结构有无异常,对探讨脑瘫病因及判断预后可能有所帮助,但不能据此肯定或否定诊断。
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痫,并对指导治疗有参考价值。也就是说如果CT或MRI没有问题不代表孩子没有脑瘫或脑损伤,一定要结合孩子的症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