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垂体腺瘤的质地是影响手术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20世纪初cushing开始经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以来,经蝶入路已经是公认的大多数垂体腺瘤最佳的手术人路。近年,随着手术显微镜、神经内镜、神经导航设备的发展及手术操作技巧的熟练,国内报道1组302例大型(最大径3-4cm)和巨大型(>4cm)垂体腺瘤的经蝶手术全切除率为62.3%,次全切除率为22.5%。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实质性垂体腺瘤的质地是影响手术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质地坚硬的中型以上的鞍上型垂体腺瘤,术中将鞍内的肿瘤全切除后,虽然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或压迫双侧颈静脉的方法增加颅内压,仍不能使鞍上的肿瘤下陷入鞍内而残留,术后病情不能完全缓解。
残余的瘤体需再次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医患纠纷的潜在可能。已经有资料证明放射治疗对垂体有不可逆的损害,需终身服用激素替代治疗垂体功能低下。所以,中型以上的垂体腺瘤也应当争取一次手术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
根据肿瘤的质地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对手术全切除程度有重要的影响,如术前估计肿瘤为质地坚韧并且鞍上占位为主者,可直接采取开颅手术,并提前准备超声吸引器、电磁刀等适宦设备,为充分切除肿瘤创造条件。我们认为,术前MRI可以准确、简便的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从而更准确的估计手术难度、更好的设计手术入路和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
二、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多是引起T2WI信号强度降低的生物化学基础之一
通常认为,T1WI信号主要反映组织解剖结构和形态,而T2wI信号更能表现生理生化信息。胶原蛋白含量和T2WI信号强度的负相关性已经在其他组织如肝脏纤维化、椎间盘退行性变等研究中得到证实。垂体腺瘤的T2WI低信号主要和肿瘤的纤维化即胶原形成和沉积有关。
文献报道纤维化垂体腺瘤的比例约为5%-13.5%。本组此类肿瘤比例稍高,约占17%(19/112),可能与研究时间过短。样本数较少有关,术中发现此类肿瘤质地坚韧,需用双极电凝烧灼或锐性分割才能切除,并且难以做到一次手术全切除。
三、 MRI信号强度的判断标准目前关于术前MRI信号特征
与垂体腺瘤质地关系的研究主要采用T/G值和(或)瘤体/白质比值,但关于哪一个指标有绝对优势仍存有争议。我们认为,由于垂体腺瘤与腺垂体关系更为密切,血运丰富,与大脑灰质更为接近,采用T/G值判断信号强度更接近真实,此判断与Koba-yashi等相同。本研究对T/G值进行了定量分析。
所以可据此用肿瘤周围灰质作为参照,将垂体腺瘤的T:信号分为高信号,等信号和低信号。此种定性分析更符合实际工作情况,因为有部分患者是自带外院MRI来院就诊。基于本研究结论可以在术前通过垂体腺瘤T:加权像的信号特征对肿瘤质地作出判断,即呈高信号者质地柔软,等信号者质地中等,低信号者质地坚韧。
本研究同时对脑脊液MR值进行了测量并计算T/c值,主要基于以下原因:虽然使用了同一台机器,但不同病例在T2加权成像参数上会稍有差别,而脑脊液成分相对简单,信号强度均匀,可作为信号强度的校正标准。3组T/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更能说明MRl的T2加权成像的信号强度能够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并且方法简单、易用、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