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俗称伤风,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祖国医学属伤寒、温病的范畴,现代医学将感冒分为两种类型,即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二者的区别在于:
一、病原体不同:普通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即可由细菌引起、也可由病毒引起。
二、临床表现不同:普通感冒主要表现在局部症状较重,如鼻塞、流涕、喷嚏、咽疼、咳嗽、吐痰等,全身症状较轻;流行性感冒则主要表现在全身症状较重,如高热、精神萎靡、全身酸疼、乏力、食欲不振等。
一些患者在对感冒的认识上和患上感冒后的治疗上存在一些误区,往往自行其是,不注意科学的预防和治疗,
主要有:
一、忽视传统的药物,一些传统的药物如复方阿斯匹林、羚翘解毒片、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经过长期临床使用已证明效果确实,而且经济。过去有一句俗话叫,感冒发烧,阿斯匹林一包,说明了这个问题,这是长期临床实践得来的经验。
复方阿斯匹林同时可以防止因过于发汗出现的虚脱,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常用解热药,但往往被多数人遗忘而弃之不用,病人往往选择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新药。可现在新出现的治疗感冒药五花八门,叫人眼花缭乱,不要说病人,就是医生也记不了那么多的治疗感冒药,其实很多的所谓新药、好药只是换了个包装和名字而已,但价格上就要可观多了。
二、不正确的退热:感冒后,机体有一些发热是正常现象,是人体受到侵犯时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适度的发热对机体的恢复是有利的,不应该过度退热,患者往往忽视这一点,当然,当体温过高时对机体是不利的,应该适当降温。
一般来讲,只要体温不超过38、5,就完全可以不用降温。一些人为了降温,不管体温是不是适合降温,都一律使用退热药,并且为了尽快退热,会使用激素让体温迅速降至正常,这样做,虽然让体温降至了正常,一方面使人感到不适,另一方面会使人体的免疫力受到削弱。
三、滥用抗生素:为了追求更快的恢复,患者往往会要求使用抗生素静脉给药。而且会不加选择的乱用,不看体内有没有炎症,也不管药物的药理作用,只管要用这用那,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医生为了迎合患者心理,不给自己找麻烦,也往往不加制止和引导,结果是不仅病人多化钱,还为抗生素的以后应用埋下了祸源。
四、忽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不重视机体的抵抗力培养,完全把希望寄托在药物治疗上,其实非药物治疗措施是极其重要的,即使药物效果再好,不注意培养和调动机体的抵抗能力,忽视养生之道,感冒也是照样不会治愈的,即使一时减轻,也会反复,即所谓的“还风”。所以,保暖、休息、营养是治疗感冒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措施。
五、不注意预防:感冒的发生也有他的特殊性、规律性,一般来讲,经常进行身体锻炼的人极少患感冒,注意防护的人也极少患感冒,生活、工作有规律的人也极少患感冒,而体质虚弱、患慢性疾病、不锻炼身体、为了追求时髦着装单薄的人患感冒率较高,另外,疲劳、饥饿、淋雨、受冻、熬夜、休息不好时容易患上感冒。
俗话说:“万病防为先。”经常科学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养生之道,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提高整体和呼吸道粘膜的抗病能力,是完全可以预防感冒发生的。
其实,感冒有其一定的发生、发展规律,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的发生,注意保暖、休息、营养,不用治疗,数日内也可自行痊愈,并且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了解了这个特点,就不会再为感冒的治疗而感到忧虑。
由于病毒都是寄居在人体的细胞内,目前还没有能够对其起作用的真正特效药物,不论使用什么药物,都不能缩短病程,也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痛苦,治疗上基本上是对症治疗,多数患者选择的所谓的治疗感冒药纯粹是一种安慰剂,最多只能缓解一下症状,并不能真正解除痛苦,
正确的治疗措施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非药物治疗措施:主要是休息、保暖、营养,多喝热开水。
二、药物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是一种辅助措施,有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包括用解热镇疼药解除高热以消除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对症处理;体内如果发生炎症时酌情使用一些抗生素。
中医药学积累了丰富有效治疗感冒的经验,只要正确辩证施治,可以迅速收到效果,缩短病程,因此需要由医生进行诊断和用药,虽然稍有麻烦,但见效快、花钱少,经济、安全、实惠,比起使用西药来好处多多,是治疗感冒的首选方法,应该多提倡中药治疗感冒。另外民间积累了大量的单方也行之有效,也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