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膝”损伤是一种发病率不断增加的严重损伤,其具有伤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治疗非常困难;治疗不当常引起严重并发症。根据V.P.Bansal分型,自2002年8月~2008年9月我科共收治III型漂浮膝损伤18例,手术治疗1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1~53岁,平均33岁,车祸伤9例,摔伤4例,砸伤5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6例,肋骨骨折3例,桡骨骨折2例。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卢延霆
1.2影像学检查
我们对高能量损伤常规拍摄膝关节、股骨、胫腓骨正侧位片,骨盆平片,病情平稳后行螺旋CT明确骨折形态与受累范围,并进行重建。
1.3术前准备
开放性骨折病人在生命体征平稳情况下,一期清创,二期待肿胀消退或皮肤条件好转后行骨折固定治疗,一般在10天左右,原则上不超过4周。
1.4手术操作
在全麻或硬外麻醉下取平卧位,双下肢常规消毒后铺巾,行股骨下段外侧、胫前切口,切开暴露骨折处,先行髁部骨折固定,后行骨干部固定,膝关节面复位尽量达到解剖复位,同时术中不主张反复固定操作,因易破坏骨质的支撑。
常规进行植骨,支撑关节部位及骨压缩部分,对比对侧,维持下肢力线关系,后行带关节外固定架一端固定股骨骨折近端,另一端固定胫骨远端,中间于胫骨结节处固定,固定外固定架要调整好患者负重力线,维持膝关节屈曲15度,放引流管,术后拍片复查,2周调整膝关节屈曲15~30度,3~4周调至30~50度,并根据患者情况角度作适当调整,4~6周去除外固定架。功能锻炼。
2、结果
术后1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4月~5年,平均3年。对浮膝损伤治疗后的疗效,我们参考Karlström和Olerud标准进行评价[3],其中优3例,良8例,中5例,差2例。肢体短缩1cm~3cm,骨不愈合3例,畸形1例,感染1例。
3、体会
1975年Blake和McBryde在题为‘漂浮膝’中首次称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为漂浮膝。1984年Winquist更加明确了漂浮膝的含义:漂浮膝是指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或相邻的干骺端骨折而导致整个膝关节段呈连枷状。张伯勋将此种损伤按解剖部位分为三型:双髁型、骨干型、混合型,简单易记,但有不足之处。
V.P.Bansal(1984年)将此种损伤分为三型。Ⅰ型:干型即同侧股骨干和胫骨干同时骨折;Ⅱ型:干骺型即一骨为骨干骨折,另一骨为干骺部骨折;Ⅲ型:髁型即同侧股骨髁、胫骨髁同时骨折。本组18例均按此种分型。
漂浮膝的损伤多为高能量所致,创伤重,且多伴有其他部位或脏器损伤,死亡率高,早期手术的病例很少。在治疗此类患者时,首要的治疗是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确保所有生命器官都有充足的灌注和氧供;而后是如何降低浮膝损伤骨折的畸形、不愈合、功能障碍,降低脂肪栓塞(FES)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膝关节周围骨折大多累及关节面,属于关节内骨折,有明确的手术指征,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者应待局部软组织条件好转后再行手术,股骨髁上或和髁间粉碎性骨折时,松质骨大多有压缩缺损,容易出现膝内外翻畸形,如有肢体短缩,复位时应遵循AO原则,必要时植骨。
通过手术对骨折行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不但优良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而且早期手术能降低脂肪栓塞及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甚至减少截肢给患者带来精神、心理及假肢不适的影响。上述18例患者,我们均给以手术及预后的回访;
对于骨折,特别是股骨下段髁上髁间粉碎性并胫腓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带关节型外固定架+内固定对于恢复骨折固定强度及调整关节活动度,及维持正常肢体力学曲线,减少早期出现膝内外翻畸形,骨折错位,压缩等情况发生,特别是早期患者活动过多所致膝关节畸形有很好的作用。
通过对外固定架的调整,可恢复肢体力线,且可调整膝关节伸屈角度。在实践中证实长时间外固定未给患者带来负面效应。对于术中操作中我们建议应先复位髁间,克氏针临时固定,髁钢板先一枚拉力钉固定钢板,然后复位,根据对侧肢体调整力线,防止髁前关节面过度前倾,并探查关节内有无韧带损伤,这对于术后的恢复也很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