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蛋白尿发生机制分类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或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或血浆流量减缓,可使大量蛋白质滤过到肾小球滤液中,远远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造成蛋白尿。
2、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障碍,影响对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的重吸收而造成的蛋白尿,常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间质性疾病。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郑栓
3、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无损,由于血浆中异常蛋白质如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成分增加,因其分子量小,易从肾小球溢出,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而造成的蛋白尿。
4、组织性蛋白尿
正常肾及泌尿道能分泌一些蛋白质,如Tamm―Horsfall蛋白、分泌性IgA、纤维蛋白、酶蛋白、补体、前列腺及精囊的分泌物等,其中以Tamm―Horsfall在临床上意义较大。
5、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病变出现的蛋白尿称混合性蛋白尿,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时侵犯肾小球和肾小管。
二、按蛋白含量分类
临床上可分为肾病综合征型蛋白尿和分肾病综合征型蛋白尿,前者尿蛋白含量每日大于3.5g,后者则小于3.5g。
三、按尿蛋白的分子量分类
尿中蛋白质分子可分为小分子、中分子和大分子蛋白质,按尿蛋白的分子量不同的蛋白质组成,可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四、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
1、生理性蛋白尿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蛋白尿(或直立性蛋白尿)两类:功能蛋白尿原因有
(1)发热性蛋白尿
出现在各种发热疾病的高峰期,热退后尿蛋白随之消失,机制可能是发热期中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所致
(2)寒冷性和高温性蛋白尿
(3)运动性蛋白尿
(4)淤血性蛋白尿
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或下腔静脉回流障碍时可出现,是一时性肾静脉淤血所致;直立性蛋白尿是指在直立位或脊椎前凸位时出现的蛋白尿,其特征是晨起前尿蛋白检查阴性,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尿蛋白,平卧休息后又可转为阴性,此种体位性蛋白尿多见于瘦长型年轻人,尿蛋白含量一般每日小于1g,无低蛋白血症。
2、病理性蛋白尿
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疾病所致的蛋白尿,统称为病理性蛋白尿。其特点是蛋白尿呈持续性,含量可多可少。
五、诊断步骤
1、确定是否为真性蛋白尿
2、判定蛋白尿是功能性或病理性
3、确定产生蛋白尿的疾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