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微循环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对皮肤颜色、温度调节、皮肤代谢和透皮转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皮肤不同状态和局部外用药物都可以诱导皮肤血流产生的显著变化。监测皮肤微循环对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了解皮肤基本的生理机制及皮肤病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皮肤血流变化可以通过皮肤颜色的视觉变化反映出来,如通过视觉评估红斑,也可以使用仪器来测量。但红斑的出现可能不完全依赖于皮肤的微循环;有时能用肉眼察觉出皮肤发红,但血流仪不一定能检测到血流速度的的变化。由于非侵入性、客观测量技术的高度敏感性,所以它们对皮肤的微循环的测量有重要价值。研究表明,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er, LDF)客观测量皮肤血流变化的敏感度比裸眼测量要高3-4倍。
1、皮肤微循环测量在皮肤科临床及美容护肤中的意义
1.1 评价皮肤的炎症反应
不论用UV照射皮肤以确定护肤品的防光指数,或者由于外界刺激物的刺激、外用药物或护肤品引起的过敏反应都可引起红斑的产生。皮肤某一部位的颜色(红色)依赖于这个区域的血流程度,皮肤血流和皮肤颜色之间存在着间接的、非恒定的关系。所以测量皮肤血流比测量皮服颜色能更加客观和敏感评价皮肤炎症反应,用其斑贴试验的结果更可靠。
1.2 评价外用药物的效果
测量皮肤微循环对评价局部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引起的急性效果很有价值,也可用于需要反复使用后才能引起血管变化的药物(如视黄醇)。也适用于评估抗炎症产品的效果,如皮肤科使用的糖皮质激素等。
1.3开发调节皮服颜色的护肤品
皮肤的颜色主要由黑素、血红蛋白和类胡萝卜素决定的。氧合血红蛋白呈鲜红色,血红蛋白呈蓝红色。微循环将血红蛋白运输至皮肤,微循环速度加快,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皮肤的红细胞数量增多,血红蛋白量也增多,从而使皮肤的红色成分增多,皮肤颜色红润。
皮肤颜色从本质上说取决于不同色素的浓度及它们在皮肤各层中的分布,皮服颜色最终是由几种色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单纯测量皮服颜色并不能确定改善微循环导致的血流速度增加所起的作用,必须用测定皮肤的微循环的方法来评估。
1.4 评价护肤品的效果
常采用护肤品减轻寒冷和过度使用清洁剂(如频繁使用肥皂或表面活性剂)所引起血管收缩。这些护肤品扩张血管的效果可以通过测量皮肤微循环变化来评估。
1.5 不同血管丛血流的意义
对不同血管丛血流的区分也有临床应用的意义。例如,通常湿疹、银屑病、痤疮和太空失重等影响表浅的血管丛和毛细血管泮的血流,而深部循环(真皮深部血管丛、动静脉吻合)只对各种调节反射做出反应,使心血管适应[33]。从药理学角度看,在局部外用药后,这些药物直接扩散到乳头下血管丛,只影响表浅的微循环,而不能影响整个真皮血液循环 。另外,血红蛋白在不同的血管丛(毛细血管泮、后毛细血管丛、深血管丛和真皮下血管丛)中的分布对皮肤的颜色产生影响,如位于真皮浅层的鲜红斑痣颜色鲜红,而位置较深的血管瘤呈紫红色,因此不同位置血流对皮肤颜色的影响也不同。
2、测量皮肤微循环的仪器
有很多技术可用于进行皮肤微循环的测量,比较常用的有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激光多普勒成像、体积描计法、毛细血管显微镜等,其他的还有荧光示踪、红外热像、热传导、、同位素氙清除(Xenon washout technique )等都可用来观察皮肤的微循环血流,在这些所有的技术当中,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应用的最广泛,同位素氙清除在皮肤研究中很少使用。
2.1 激光多普勒(laser Doppler flowmeter,LDF)
由氦氖激光管发出的激光束经耦合照射至被测组织,被测组织将产生光的吸收和散射,组织中运动红细胞反射出的光在频率上将产生频移,频移大小与运动速度成正比,散射光强度与运动的红细胞数量成正比。血液灌流量电压信号与激光束照射到皮肤表层的面积、光束照射深度以及该体积内的血管数、血流速度、红细胞数量成正比。因此,电压高低反映了单位体积内血液灌流量的大小。LDF系统由微型计算机、激光测量探头、分析软件等组成。测量时,用双面胶带将测量探头固定于测量部位,探头发射出激光至皮肤表面,部分光线被皮肤组织以及运动的红细胞反射回来,由探头表面的接收感应器接收,信号经软件处理,得到微循环血流的各种信息。
LDF只能测量出皮肤血流的相对变化。除非在皮肤的同一部位、在同一条件下,用其他普遍接受的测量方法作过比较,得出校正系数,否则不能用于推断血流绝对值。由于皮肤微血管系统的复杂性,目前普遍认为特定部位的校正系数不能用于身体的其它部位,因此有学者对一些商用测量血流绝对值的LDF仪器提出质疑,因为这些仪器采用的校正系数(主要依据物理光学模型)对不同部位不一定都正确。
当然,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如果正确地进行了零校正(机械的和电子的)并且仪器的参数(增益、带宽、干扰抑制等)的设定不变,在不同的受试者之间和同一受试者的不同部位之间得到的测量结果可以进行比较。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研究是测量短期干预(生理的或药理的)之后的急性血流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关心的是血流速度相对于基础值的变化。并且采用受试者自身对照,结果可能更加可靠。很多公司提供了记录这些短期变化的软件,最新的仪器能够用内置的数字采集设备和大屏幕LCD显示变化的趋势、计算与基础值相比较的绝对和百分变化。
2.2 激光多普勒成像(Laser Doppler perfusion imager,LDI)
为了克服直接接触测量及空间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近年来开发出非接触式、水平扫描激光装置。这些装置依据和激光多普勒一样的原理,但不需要和皮肤直接接触收集资料,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它能非接触地连续测量某一区域内组织血液灌流量,产生组织灌流的分布的彩色编码图像。
这个技术的主要优点有:1)具有不接触测量皮肤血流的速度的能力。2)在指定区域成像,这样避免了血流的空间变化。这个技术对皮肤血管病变的调查和斑贴试验的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2.3 体积描记法(PGG)
通过测量人体皮肤反射光的强度随微循环变化产生的自律性脉动而获得光学容积描记图。当光源发出的光束照射到人体某部位的皮肤上,其中部分光线透过皮肤射向毛细血管,射向毛细血管的这部分光线被毛细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所散射。通过透镜即可将部分散射光线收集并输送至光敏传感器,使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的大小是由给定区域内出现的总的血流决定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吸收的光线总量越高。因此PPG对血流量变化很敏感。由于红细胞速度的影响使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光学透射的变化,最终可能影响结果。
与LDF相比,这个电子设备简单、便宜。因为信号输出只与收集的光强度成正比。很多DPF的基本原理同样适用于PPG,它们都是测量反射光。PPG被应用于与各种皮肤微循环的有关的监测,如局部压迫后反应性充血、运动和局部外用药物和护肤品。
2.4 毛细血管显微镜检查法
测量前,先在皮肤表面滴一滴油,以减少皮肤表面对光的反射,然后,将要测量的毛细血管置于显微镜下放大(10到100倍)、观察。毛细血管镜只能测量被检查毛细血管的密度和形态、血管口径和红细胞速率。随着衰老,毛细血管泮的密度减少,血管形态变得更加不规则。这些变化可以通过图像分析来定量,以数字形式来对比。目前常采用各种软件包来测量毛细血管的直径和红细胞平均转运速率[]。
2.5 温度记录法
皮肤的温度与其血流和灌注密切相关。所以测量皮肤表面温度也可以作为评估皮肤血液循环间接方法。
温度记录法是测量并记录皮肤表面的温度变化,有接触和非接触两种方法。接触测量是将液晶制成测量探头放在皮肤表面,直接读出皮肤的温度。非接触测量也称红外线测温,根据红外测温原理,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能量与物体的表面温度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红外线测温仪以接收皮服发射的红外辐射能量,通过仪器内部的转换、计算,即可显示出皮肤表面温度。是根据皮肤发出的热辐射-红外线改变探头的状态,热辐射的波长在的范围内,比可见光的波长。皮肤的功能状态改变、表面含水量变化、局部外用药物或化妆品等都能改变皮肤的辐射特性,从而改变皮肤的表面的温度。
3、LDF测量中的误差控制
3.1 探头位置不稳
对临床医师来说,探头滑动产生的干扰是使用光导纤维探头LDF中最常见的问题。血流信号变化和实际的生理学变化不相关通常是由于与探头连接的光导纤维的运动引起的,这种情况在受试者依从性不好或观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采用更细和容易弯曲的光学纤维,强调采集血管的特异性,减少了但还没有根除这个问题。
3.2 探头的压力
研究表明,皮肤表面受到很小的压力(<15 mm Hg)就能显著减少皮肤的血流。使用重量较轻的探头、易弯曲的导线和用双面胶带而不是使用胶带将探头固定与皮肤上,有助于减小压力的变化。.轻轻安放探头,避免探头光导纤维移动,没有集成探头时,至少进行三次测试,取平均值。
3.3 受试者因素
尽可能将所有受试者控制在同一条件下。除非特别限定,所有受试者的体位应该一致,测试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最好选择卧位。受试者处于安静的状态,并且不受血管扩张物的影响(如酒精、烟碱、辛辣食物、药物等)。测量前,受试者保持安静并使测试区域至少暴露30分钟以上。
3.4 测量环境
测量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要保持恒定,避免太阳光直射、空气对流而且对温度产生影响。测量环境要安静,以免引起受试者的情绪波动,进而影响血流。
3.5 仪器的验证
每次操作的测试条件和测量装置都有的变化。因此应对使用的仪器进行验证。最近出版的操作指南提示反应性充血作为验证测量仪器的标准程序很有帮助。压迫动脉3分钟后血流信号降到很低的水平,放开动脉后,血流上升到安静值的150-500%,几分钟后降到安静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