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视的调查DD教育部的统计资料
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其低龄化趋势尤其令人担忧
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身心健康是基础。据《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10日第3版报道,2000年,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国家民委等5部委(局)共同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令人忧虑。小学生的近视率为20、23%,初中生的近视率为48、18%,高中生的近视率为71、29%,大学生的近视率为73、01%。与1995年相比,虽然小学、初中以及大学的近视率趋于稳定,有的年龄段(如10-14岁)的近视率出现下降,但16-18岁高中学生的近视率则从66、80%上升为71、29%。中国学生近视发病率在全世界排名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近视的“低龄化”趋势,7-9岁年龄段近视检出率明显升高。2001年,天津300名应征入伍的大学生中99%体检不合格,其中近视眼为最主要的受限因素。由于近视眼是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它将严重危害下一代的身体健康,甚至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与国家的安危。因此,近视眼成为人人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1~9]。
环境因素是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原因
自廿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近视眼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10~21]。研究表明,虽然有重要的遗传因素,对于占学生近视眼绝大多数的单纯性近视眼患者来讲,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即便是少数病理性近视眼,环境因素亦起重要作用。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随着电子游戏机盛行、计算机普及、网络信息的发展,中小学生长时间玩游戏机、上网、看电视等也是导同仁眼科中心致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近视的产生只有小部分是由于遗传所致,大部分还是因为用眼不当造成的。近距离用眼、照明光线不足、用眼时间过长以及姿势不正确等都与近视的发生、发展有关。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由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内分泌系统不稳定,在上述不良因素的作用下,眼球有扩张的趋势,所以绝大部分近视发生和发展在12~18岁的年龄段,而在18~20岁发育成熟后,近视的发展会逐渐减慢或停止
良好的卫生条件与用眼习惯是学生视力健康的必要保障
1990年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条规定:学校应当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第六条规定: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学校教室照明标准急需修订。国际照明委员会制定的教室平均照度最低应在300勒克斯,正常为500勒克斯,实验室应达到750勒克斯。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校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是由卫生部于1987年发布实施的,规定学生教室平均照度仅为150勒克斯,明显低于国际标准。因此,应大力提高教室的照明度。
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教育他们养成良好习惯:读书写字时姿势要端正,使眼与书面的距离保持在30~40厘米以上;每看书写字30~40分钟,应外出活动或远眺10分钟,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在走路或坐车时看书;不在光线太弱或者太强的地方看书写字。
体育锻炼是增强学生视力健康的必要手段
学校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与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与当地的实际情况,
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课教学,并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正确的眼保健操对于预防学生近视眼非常重要。
近视眼的防治越早越好,并至少应持续至整个求学阶段
透镜诱导的近视眼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透镜矫正抑制动物的正视化过程则提示包括婴幼儿时期甚至先天发生的病理性近视眼都是能够预防与控制的[10~16]。在婴幼儿期,眼球的平均轴长从出生时的18、0mm增致3岁时的22、8mm。在青少年生长期(3~14岁),眼轴长度仅增长1mm。亦即从出生到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亦是防治病理性近视眼的的高度敏感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长期研究得出:为1岁以内的儿童验光,便能知道其将来是否变成近视眼。1岁以内近视的婴儿,虽然在以后的3~4年内有一定的正视化趋势,但将来最可能发生近视。因此认为,在儿童1岁以内便可通过一系列的眼科检查可对其将来是否患近视进行预测,若及早发现,便可尽早预防[16]。3至6岁是防近的敏感期,14岁以前为防近的重要时期。然而,近年来,近距离工作的增多使许多近视眼的稳定年龄延迟至20岁以后,成人型近视眼的发生亦不断增多。因此,防近工作至少应持续到大学教育结束。
二、青少年近视防治的误区
1、夸大了假性近视在青少年近视中的比例
近视眼是指平行光经过眼屈光系统的折射,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导致视力下降。因此这类近视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真性近视眼,其屈光状态是静止的,眼球的前后径增长是其基本的解剖结构的改变。
青少年由于调节功能比较强,部分近视患者存在着调节性近视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假性近视。
人眼在由远及近的看物体时,要通过睫状体收缩放松悬韧带,使得晶状体的变凸,产生调节。在长时间看近的时候由于睫状肌长时间存在收缩状态,得不到放松,产生痉挛,此时再看远时会产生调节性近视。
产生调节性近视的根本是睫状肌痉挛,此时只要放松睫状肌就可以缓解调节性近视。真正这部分的患者比例并不高,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单纯假性近视只占8%。目前青少年近视中由于各种媒体和商家夸大了假性近视在近视眼中的成分。
随之各种近视治疗仪和治疗药物相继出现,很大程度上误倒患者。
2、目前近视眼防治中的误区
市场上出售的防治近视的药品大都是中药处方,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保健品柜台出售的,如中街天益堂销售的海王药业出品的“眼之宝”,这种药品对疗效的描述为“改善视力”。售货员对记者说,这种药只能作为改善视力、缓解眼睛疲劳,不能作为治疗近视的药品。另一种是在药片柜台出售的,如各种品牌的“增光片”,其疗效明确标明“治疗近视眼”,药房对治疗近视眼大都推荐此类药品。
口服药不治近视眼
很多口服药和滴眼液在宣传上给消费者误导,从原则上讲药物治疗近视眼没有科学依据,只能在短期内对视力的保持和缓解视疲劳有效果,但长期使用有害无益。在这些药物中大部分都是采用抑制或兴奋眼睛睫状肌的原理在短期内改善视力,但这种方式只是对望远的功能有所改善,对预防近视却没有作用。抑制或兴奋后的眼肌相当于麻醉作用,在近视时眼睛调整度数的能力下降,只能尽量把眼睛的轴线拉长,每拉长一毫米,近视就会加强300度,极易造成不可修复的轴性近视。
很多眼科专家都认为口服药治近视不会有什么效果,近视眼是眼轴变形,这种变化药物无法逆转。因此,现在还没有药物能够治好近视眼,戴眼镜和做手术仍是治疗近视眼的最基本方法。而且在青少年生长阶段,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不可忽视
由于目前还没用十分有效的防治近视的办法,戴近视眼镜的人越来越多,学生、家长和社会都渴望有些办法能控制近视的发展。为适应这种需要,大量防治近视的眼药、口服药、小设备以及各种物理治疗手段如超声、磁疗等都在医药市场上大量倾销。近因这些防治近视的药品或用具是否有效都缺乏公认的、科学的论据,因而一个一个的被淘汰下去。事实上,一方面大量广告宣传某种药物或器具治疗近视眼卓有成效;另一方面近视眼的学生大幅度增加。这一事实充分说明那些药物、器具的治疗效果是值得高度怀疑的。因此患近视的中小学生及家长们对于是否使用市场上的治疗近视眼药物和器具一定要谨慎从事。不仅它们治疗效果不可靠,有些药品和器具不仅无效,还可能对眼睛造成不良后果。
近视眼的治疗是医学界一大难题,我国市面上治疗近视的方法五花八门,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专家指导组曾经对50余种防近用品进行评审,其中有的可解除视觉疲劳使视力提高,有的对假性近视有缓解或治疗作用,有的可以起到诊断或治疗假性近视和预防真性近视的作用。但在所有评审的项目中无一例对真性近视有确实的治疗作用。
近视眼是眼科最常见病症屈光不正中的最重要类型,我国人群患病率约为33%,即近4亿。许多人相信“近视眼有真假之分”、“假性是真性的可逆或早期阶段”等说法,其实都是不合乎科学的概念。因为首先除了1%的高度近视外,单从光学的角度而言,近视的本质仅仅相当于一架照相机聚焦模糊。而人的一生中对屈光的生理要求也是随年龄而变化,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近视患者来说,并不需要过分忧心。假性近视眼学说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近视矫正的急切心情,并伴随了一定的人为商业化因素,这使得名目繁多的“治疗假性近视”有了用武之地,也使得人们离科学治近视的轨道愈走愈远。因此,希望家长不要盲目地相信这一概念,一旦发现孩子视力出现问题应及早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诊断治疗。
三、正确对待青少年近视防治
青少年矫正近视的方法:
目前对于青少年(18岁以下)而言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科学地、合理地配戴眼镜。
误区:眼镜会越戴度数越深,只要戴上了眼镜就再也摘不下来了。
有了近视如果不配戴眼镜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容易造成视力疲劳,影响学习工作;二是看东西时两只眼常常眯成一条缝。长期下去,上下眼睑会压迫眼球引起转变散光,前后眼轴会拉长,使近视度数不断增加。
眼睛近视了就应该正确的配戴眼镜。
近视眼镜可以矫正视力。近视眼因为远方的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造成视远物不清楚,而配戴了近视镜后,就可以获得清晰的物像,从而使视力得以矫正。
近视镜可以减轻视疲劳。近视而不戴镜,必然导致眼镜极易疲劳,其结果只能是促使度数日益加深。正常戴镜后,视疲劳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近视镜可以防治外斜。近视眼视近时,眼的调节作用减弱,时间一长眼外直肌作用超过内直肌,就会引起眼位外斜。当然,近视伴外斜,仍可通过近视镜矫正。
近视镜可以防治眼球突出。青少年由于眼球仍处于发育期,调节性近视极易发展为轴性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眼,眼球前后径显著延长,外表即表现为眼球突出,如果近视一开始就正常戴镜矫正,这种情况就会有所减轻,甚至可以不发生。
近视镜可以防治弱视,高度近视而没有及时戴镜,往往造成屈光不正性弱视,只要配戴合适眼镜,经过较长时间治疗,视力大多会逐渐提高。
近视镜对于高度近视引起的合并症,如视网膜脱落、玻璃体混浊、白内障、青光眼、眼球震颤等,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因此,近视患者应选择正规的眼镜店,只要眼镜验配合适、时常配戴,并注意日常的视力卫生,近视度数就可以稳定,甚至减轻。
成年人(18岁以上)近视矫正:
配戴合适的眼镜,必要时可以进行近视眼屈光手术。
怎样才能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呢?
有5个简单的原则:
1、视力下降时,首先应请眼专科医生检查,排除其他眼病;
2、屈光不正须配镜时,应先检影(初验),无禁忌症者最好充分散瞳检影,以得到准确客观的屈光度数;对于复杂的屈光状态必要时应该进行医学验光。
3、配镜之前一定还要进行复验,即在不扩瞳的情况下试戴眼镜。把客观验光度数稍作调整使主观感觉舒适,这样才能选择能接受的最佳的屈光度;
4、单纯依靠电脑验光的配镜方法实际上不可取,它对青少年近视更是难以准确。
关键在于:准确的验光:
排除单纯电脑验光
提倡到医院和正规的眼镜店进行验光。
四、国内外对于近视眼防治的探索
1、佩戴双光镜或者渐进多焦镜对于学生近视的控制DD目前的效果尚需要更大范围的临床验证
对于已经发生了近视者,特别是中度以上的近视眼则建议给予双光眼镜矫正,这样可以减少戴镜视近时对于调节的需求,有助于抑制近视眼的发展[1,2,23~25]。近来,美国东北大学视光学院的FulkGW[26]等研究证实佩戴双光眼镜对于伴有近点内隐斜、发展较快的儿童近视有明显抑制作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Wilmer眼科研究所的ChiangMF[27]、落杉矶加里福尼亚大学JulesStein眼科研究所的SyniutaLA[28]以及RomanoPE等[29,30]的研究均表明佩戴双光眼镜结合低浓度阿托品点眼可以显著抑制学生近视眼的发展,有推广价值,但应注意阿托品的副作用[31]。北京上上医近视眼防治研究中心近两年来对于2000余例学生近视眼的临床观察亦表明:对于轻度近视眼患者,双光镜可以仅在上课与写作业时戴用,验配简便,容易适应,联合低浓度阿托品点眼可以有效控制青少年学生近视眼的发展。
渐进镜对于学生近视作用的研究是近年才开展起来的。1999年,我国香港理工大学的LeungJT等[32]报道渐进镜有抑制近视发展的作用。但是,样本量小、未采用双盲法、未采用睫状肌麻痹下验光等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33,34]。我国台湾大学台大医院眼科的ShihYF等[35]的研究表明渐进镜联合0、5%的阿托品点眼可以显著抑制青少年近视眼的进展,然而渐进镜单用作用不明显。自1996年开始,美国4所视光学院联合着手渐进镜对于青少年近视进展影响的研究(COMET),该项目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温州等地亦在进行这一研究[33,34]。目前的最后总结已经完成,没有得出对于近视控制的可靠性结果。
因此关于双光镜和渐进多焦镜防治青少年近视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尚无定论。
2、佩戴透气性硬镜(RGP)可能有助于控制学生近视进展
廿世纪50年代起,随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塑料硬镜的推广,人们发现该镜具有抑制或延缓儿童近视进展的现象。70年代后期,RGP问世后,其透气性能与安全性能不断提高,迅速取代PMMA硬镜。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视光学家们开始系统研究RGP对于儿童近视进展的作用[25,33,37~39]。新加坡国立眼科研究中心的KhooCY等[38]的研究显示RGP可以显著抑制青少年近视眼的进展。RGP优良的光学性能可能有助于近视稳定[25,33,37,38]。然而50%以上的失访率不能不影响结果的可靠性[25,37]。设计严谨的接触镜与近视进展研究(CLAMP)仍在进行中[39]。目前还缺乏大量的临床证据支持。
OK镜是一种特殊的RGP,采用的是中央平坦、周边陡的“逆几何学”设计,以机械压迫的方式使角膜中央部变扁平,屈光度降低,然而,它不能治愈近视,停戴镜后恢复原有屈光度[25,33,40]。佩戴OK镜矫治近视,角膜处于受压状态,特别是夜晚戴镜时,随时可能出现角膜磨损以及角膜感染等问题。因此,OK镜必须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在经过培训的眼科医师指导下验配,并严格定期复查[25,33,40]。
3、屈光手术矫治学生近视应当严格把握适应证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适应证为年龄大于20岁的轻、中度近视且矫正视力正常、近视度数已稳定2年、自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适应证与PRK大体相同,但可矫正屈光度范围较大。PRK和LASIK为目前眼科临床治疗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但是该手术术中及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应引起眼科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LASIK可用于矫治儿童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单眼高度近视经过LASIK矫治,有助于立体视觉的发育与弱视防治。另外,PRK和LASIK矫治远视效果显著,对于儿童远视性弱视有特殊治疗效果[41]。
对于少数病理性近视眼,在其发病初期可以通过后巩膜加固术来加强巩膜的抵抗力,阻止近视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