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占我国胰腺炎年发病人数半数以上。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系由于胆总管内结石、蛔虫、肿瘤及憩室等造成十二指肠壶腹部Oddi括约肌炎症、水肿、梗阻及狭窄等,使胆汁反流入胰腺,或由于胆道感染、炎性渗出液经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蔓延至胰腺所致。先天性胰胆管合流异常,特别是胆总管汇入胰管型(CP型)APBDU被认为是导致ABP发生的重要因素。
近百年来,随着对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认识的逐步深入,目前急性胰腺炎尤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早期治疗模式通常以液体复苏、脏器功能支持等保守治疗为主。但作为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ABP特别是胆道完全梗阻并发急性胆管炎时必须急诊行胆道减压引流方有可能缓解病情。近年来内镜介入技术的发展为ABP提供了新的、有效的诊治手段,在临床上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由此可见胆源性胰腺炎涉及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外胆管结石、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胆管囊肿,胰腺囊肿等诸多疾病。均需要深入了解才能更好的诊断治疗。
治疗手段涉及内镜、十二指肠镜、超声内镜、腹腔镜、影像学、临床营养治疗学、快速康复外科理论等多学科,多技术支持,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胰腺炎分3个阶段:
1-2周是全身炎症反应期:此阶段需要液体复苏、营养支持(需要临床营养师的基础,被外科医生所忽略,本人喜欢此学科)稳定循环。夹杂急性胆道梗阻需要及时引流胆道。此次患者病情重,十二指肠镜治疗是首选,开刀手术创伤大,加重胰腺炎。我中心有内镜技术,本人掌握。此期最重要的是中医治疗原则为通里攻下:应用通肠泻下中药尽快使大便排出(胰腺炎患者腹胀,不排便),减轻腹腔压力,减轻疼痛,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到胰腺周围,引发感染。(单纯西医医生不具备中医理论知识,本人精通中医理论,并采用中药成方和西药单品联合促进患者肠道通畅,优势互补,效果好)
2周后-1个月进入感染期:大多为其他医院治疗后不见好转,转入我科患者。共同的特点就是错过了第一期的有效治疗,导致肠道不通,细菌移位使第一期的无菌性胰腺炎转变成细菌感染性胰腺炎,胰周化脓,感染高烧。转到我这在内镜,胃镜下予以肠内营养管,给予肠内外营养治疗,通肠道后以肠内营养(经济实惠)为主,维持正氮平衡,为清理手术做准备。检测CT放置引流管,对口冲洗。目前多选择彩超下穿刺引流,因为经济实惠,给患者节约。可应用胆道镜。待脓肿形成,予以腹腔镜下脓肿清除,腹腔引流术。经历1-3次手术可以进入恢复期。第二期为邪盛正虚,中药当扶正祛邪,重用生黄芪,托毒外出。
恢复期:此期容易遗留胆瘘、肠瘘等并发症。我可借助内镜技术解决,不需开刀。中医为热病后期气津两伤,予以竹叶石膏汤口服,益气滋阴。促进恢复。后期可能遗留胰腺假性囊肿。本人已经将胰腺炎的远期并发症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个体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