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心诚意"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指心地端正诚恳。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中国古代儒家所倡导的一种内心道德修养过程。正心是说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是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语见《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儒家认为,人心受到情欲的影响会不得其正,而心必须有所诚求,才能不乱而正。所以,“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宋代理学家程颐说,进修之术,“莫先于正心诚意”。朱熹也赞之为“万世学者之准程”。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肿瘤科张斌
“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话出自《大学》,接下来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里后面一段是教我们怎么样去修身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我们从后面倒推过来,“至知在格物”,“至知”就是获得知识,这个知识不仅仅是表面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其中的内在规律的知识。而“格物”就是要审慎研究对象,通过感觉体悟明白其中的运行规律,这就是“物格而后知至”。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知识所有的规律我们都要从零开始去观察体悟呢?当然不是,因为有些知识,有些规律我们前人有很多总结出来并流传下来了,我们可以分两边学,一是学理论,一是亲自去实践。世上各种各样的健康乱七八糟的书籍很多,信息很多,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是片面的,都只有亲自体验才能证明。然后是“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中庸》里面的一段话来帮助我们理解“诚意”与“致知”的关系。《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自明诚,谓之教”就是明白道理,理解了事物的规律之后,理解了生命的运行规律之后,人就会变得真诚,虔诚,这是教育的结果,也就是学习的结果。为什么会自明诚,因为当人明白了世界的运行规律后,就会感慨自然的伟大,造物主的伟大,自己得力两是多么的渺小,所以就不会乱来,也不敢乱来,所以就变得“诚”了。那么为什么又会有“自诚明”呢?当你很用心,不带主观偏见去研究学习事物的时候,研究人的身体,生命的时候,自然地就会明白生命的运行规律,明白健康的科学道理。这是自然而然的,也自然界造物主赐给人的一种天性。所以,只要“意诚”就会“知至”,同样只要“致知”就会“意诚”。然后继续往下,“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那么如何才算“心正”呢?,《大学》里面继续有解释“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这句话的前一句是“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粒虿坏闷湔挥兴志澹虿坏闷湔挥兴美郑虿坏闷湔挥兴腔迹虿坏闷湔!蔽颐怯幸恍┤司湍芄淮锏健靶恼钡恼庵志辰纾纬赏暾目蒲У恼返氖澜绻邸
小的时候,因为家里是中医世家,从小受的教育似乎就是这辈子就得干中医了,四五岁起就被家里逼着背中医口诀,背汤头,学中医,背经络穴位……记得小的时候,我父亲和我讲过,给人看病要正心诚意:
1.开药要适口不苦,当有几种药可以选择的时候,能不用苦药就不用苦药,能用甜药就用甜药,没有人爱吃苦头,所以开药一定要尽量不苦。
2.开药要常见不刁钻,能用常见的药代替的绝对不要用稀奇古怪不好找的药材,绝对不用天山上的雪莲,成对的蟋蟀,决不能显摆自己会被几个古方偏要病家掘地三尺去找那些不好找的药材。
3.看病要廉价惠民,你开的药得老百姓吃得起,尤其是长期吃的慢性药,能用便宜的一定要用最便宜的,决不能为多卖钱就开昂贵珍稀药材。虽然医家是患者供养,但也不能因为贪图钱财而使人不必要的破费。
当时没有什么感受,就是听着了,也就听着了,直至高考,我都觉得我应该去上中医学院。后来我父亲还是让我选择的西医学院,他说中医学院毕业不能把西医学透,西医学院毕业加上家里的中医底子就可以中医西医一起做了,于是我就考了西医学院;后来工作,我爸又说了,按你的性格内向、爱琢磨事这点应该能把内科干好,但是吧,内科大夫不能开刀,外科大夫能开药,于是,我又干了外科。于是我很的就在一个从传统的西医医院的外科,干起了又做手术又开药化疗,又用西医又用中医的职业。后来自己做了医生很多年,才慢慢明白,不仅是中医开汤药,西医做手术、开检查,开药……只要是做医生,就必须要正心诚意。
这些年眼见的不端之事太多了,很多我实在是没法说,只是从心里为患者苦得慌,不必要的检查、不必要的药,乃至于不必要的化疗、不该做的手术、甚至不该发生的死亡,都见过了太多太多。本来患者得病就是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每每见有的医生横眉立目,似乎患者欠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似乎得了病就该矮人一等,这让患者本来就焦虑的心情无疑是火上浇油,更不利于康复;其实这还是不错的,更可恶的是乱开药、乱开检查,做完手术消炎的、免疫的、止疼的、维生素、中药注射液恨不能把能用的都用一遍,化疗完本来身体就差,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在家休息,不行!被揪到医院里保肝、保肺、保心、保脾、保肾、保免疫……啊呀,那份乱啊,一大圈下来,保肺的伤肝、保肝的伤肾、保肾的伤心……一大圈下来其实谁都没闲着,身体反而更难受了。复查的时候竟然有要求患者三个月做一次全身CT的,我的天,没病的照两年都能吃线照出肺癌来,更有该保乳的嫌麻烦,和病人说“切了放心”就都切了的,也有为了做乳房再造能保乳的不保乳,逼着人家一个农村中年妇女做乳房再造的,也见过明明知道是个能摸到的乳腺癌,不给人家做切检偏要做麦默通的(说微创,纯粹扯淡);更有给原位癌打化疗的;还有腋窝能保不给保,为了练手术把人家腋窝都切掉的――要知道腋窝清扫后要痛苦一辈子的,而前哨淋巴结活检后基本没有不舒服的症状;还是有害死人的事情我就不能能说了,那个太不利于和谐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或多数医生心思不正,其实多数人还是心存善意的,人之初,性本善嘛。有的时候不是医生的心思不正,而是确实不知道知识,不会技术。比如20岁的乳腺癌没告诉人家可以保乳房或者乳房再造直接切掉乳房毁容的――你想人家以后还怎么嫁人啊,还有早期乳腺癌明明可以不切腋窝的,因为不会做前哨淋巴结活检而把腋窝切掉的――这不是主观故意,但是效果是一样的。
所以明代医学家裴一中在其所著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意思是说:如果想做医生,要学贯古今,上知天文下至地理,像神仙那样有才,向佛祖那样心思纯正;如果你做不到,宁愿耕田织布,也不要当大夫害人性命。――谨记!!
其实做医生对患者也一定要正心诚意,首先,患者是你的衣食父母,从这个角度讲应该对患者好些,因为医生是要靠患者供养的,要敬业才有饭吃。另一层含义就更深了,至今为止,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依然是位置领域多,已知知识少,其实看病的时候即使动员所有的知识,其实你还是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医生应该感谢患者给你进一步观察疾病的机会。最后一层,现在的治疗手段已经不同于以往了,过去张大夫药吃几副不灵换李大夫,再吃几天不行再换王大夫,现在不同了,患者得病,无论是手术还是化疗其实此生就这一次机会,人不可能光做手术玩,患者把今生唯一的一次治疗机会给你了,这是对你的信任,当医生的怎么能不诚惶诚恐的真诚的面对这份信任呢?!
大家有空听听净空法师讲“格物 致知 正心 诚意”
http://www.56.com/u76/v_ODAzNDQwNjU.html
天津肿瘤医院 乳腺科 张斌医生 微信号:eeflyi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