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大出血是严重创伤、内脏破裂、手术意外等致患者围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往抢救急性大出血病人时,最主要措施就是输入库存同种异体同型全血或成分血制品,虽潜在降低心功能甚至诱发心衰、继发出血倾向、高钾血症、免疫抑制、过敏与污染等威,但确实挽救了许多生命。
近年,随着对出血以及输血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发现输血与血液传播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梅毒、HIV感染等有关,输血可传播疾病日益受到重视,临床输血可谓慎之又慎,但并不能根本杜绝问题的发生。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唯一有效措施就是降低输血几率。
大手术前自体血储备、急性等容血液稀释、高容量血液稀释、术中自体血回收/回输等血液保护技术应用,显著降低了输血与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率,近年来,相关研究颇多。我院自2000年采用德国Feisenus2000 型自体血液回收系统,对大出血患者手术期间行自体血回收/回输,全部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无因出血或输血并发症死亡病例,报告如下。
自2000年3月~2007年10月,共对184例急性大出血患者抢救手术中实施了自体血回收/回输技术,其中车祸/刀刺伤致肝、脾、肾等实质脏器破裂、肠系膜血管损伤等腹腔/腹膜后大出血68例;异位妊娠自发性破裂、腹腔内出血89例;月经期黄体自发破裂腹腔内出血13例;术中意外致锁骨下静脉、下腔静脉、肾蒂等大血管损伤破裂出血3例;
布-加综合征4例;胸/腹主动脉瘤血管置换术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大出血1例。患者年龄15~67岁;体重64.8~78.2kg;术前一般情况均较差,入手术室前已诊断失血性休克超过90%。
(一)麻醉方法:
(1)吸入麻醉组125例,入室后至少开放两条通畅静脉通路,密闭面罩正压纯氧去氮同时,缓慢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氯胺酮、万可松诱导至病人入睡,充分肌松后,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连接麻醉机,吸入低浓度异氟醚/七氟醚与50%N2O;
(2)静吸复合麻醉组59例,诱导同吸入麻醉组,静脉连续滴注0.1%氯胺酮,复合吸入50% N2O,间断吸入低浓度异氟醚/七氟醚;两组均于术中间断静注1/2插管剂量万可松维持肌松,IPPV机械控制通气,调整通气量,使PETCO2保持在35~45mmHg。
(二)自体血回收、洗涤、分离与回输:采用德国产Feisenus 型自体血液回收系统,洗涤剂采用Baxter公司产0.9%生理盐水(10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肝素钠50,000 u抗凝)。负压吸引器,将患者体腔内无污染积血随抗凝肝素液一起,收集到专用血液回收储血器中贮存,抗凝液滴速与吸血比例为1:5。
待储血器内回收血达一定容量(400~600mL)时,开启洗涤系统反复洗涤,洗涤过程连续抗凝,将洗涤后红细胞浓缩液回输病人体内。循环难维持者,同时输注适量冰冻人血浆。
整个洗涤过程中,操作者可直接目测,粗略估计回收血中红细胞数量,如红细胞数量较少,可暂停洗涤。可反复启动收集、洗涤、过滤、回输等操作过程,直至手术结束。洗涤过程中产生的细胞碎片、游离血红蛋白(Hb)、抗凝洗涤液分流到专用废液袋内,回收、洗血过滤环节中,适当把握负压吸引压力(≤150 cmH20)和离心机转速(≤400 r/min),尽可能降低红细胞破坏率,以保证洗涤后回输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游离Hb堵塞肾小管,造成急性肾功能损害的危险。
回收吸附在纱布、血垫上的血时,不要用力挤压纱布/血垫,推荐将吸附血的纱布/血垫浸于生理盐水中轻轻涮洗,尽可能减少人为造成红细胞损伤与破坏。洗涤后的浓缩红细胞回收到储血袋中,混入适量生理盐水或山梨醇林格氏液开始回输。回收、洗涤、分离为一连续过程,可边回收,边洗涤并直接回输给病人。
(三)术中监测:全部病人均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和血氧饱和度(Sp02)。129例患者(70.1%)实施有创桡动脉测压,同时91例(49.5%)经颈内静脉监测CVP,籍以指导术期液体治疗。出入量大患者,间断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pH值正常或接近正常。
(四)术中液体治疗: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压、CVP)变化,适量补充代血浆、晶体液、库存血及其它血液成分制剂。
结果
自2000年3月~2007年10月,共对184例创伤性和/或自发性内脏破裂、术中意外急性大出血患者实施了自体血回收/回输技术,手术时间平均5.46±2.42(4.5~11.5) h;出血(估计值)量1,350~14,750ml,平均2492.31±1873.59mL;全组共回收血近27万余ml,平均回输血量1152.46mL,最多达8300ml;93例(50.5%)术中需输库存血,平均611.38±215.68mL,67例(36.4%)未输库存血。
术期平均输入胶体液1398.77±591.28 mL;晶体1480.77±1062.83 mL。119例(64.7%)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35.3%%未用任何血管活性药物。本组术中/术后血尿11例(5.97%)、输血反应和术后感染,均安全度过手术期。
讨论
对经血液回收机回收血实验室检查发现,经过处理后,血液浓缩,Hct、红细胞计数和Hb含量均显著高于回收的原血。另有报告称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总蛋白和尿素氮水平均明显低于回收的原血。患者体温变化曲线与正常术后无差别。
术后1周时RBC计数、Hb水平、Hct和WBC计数均明显低于术前指标,血小板计数虽于术后1d低于术前,但在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d总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术后1周恢复正常。术后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变,术后全血激活凝血时间以及术后创面引流量均无明显改变。
应用血液回收机5~6 分钟即可完成一次洗血过程,对实质脏器破裂、宫外孕自发破裂等急诊大出血手术,可边回收边洗涤,边回输,且无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为挽救病人生命赢得了时间。特别是2003年5月SARS流行期间,血源极度匮乏之际,采用自体血液回收/回输技术,为18例外伤性肝/脾破裂、宫外孕/黄体自发破裂患者实施了抢救手术,在特殊时期该技术的应用,为第一时间挽救患者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体血液回收过程中,洗涤、滤过过程中会去除大量血小板、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大量回输浓缩红细胞悬液时应注意适量补充血浆、白蛋白、血小板,并注意酸碱及电解质平衡。有作者建议若回输洗涤RBC≥3,000 ml,应每回输5单位回收洗涤RBC,加输血小板匀浆1单位。本组病例,回输血量最高达8300ml,经验性使用了抑肽酶和/或小剂量鱼精蛋白调控出、凝血过程平衡,术中及术后未见严重出血倾向病例。
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血源性感染。肿瘤切除、污染手术等为血液回收技术禁忌。即便如此,仍难以避免血液回收过程中,血液接触外界环境及可能存在的各种致热原,建议对拟行自体血液回收,或估计回收/回输量较大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于术中给予广谱抗生素。
小结:
(1)急性大出血患者抢救手术中科学、合理、适时使用血液回收/回输技术,可有效降低围术期异体输血率,尤其是内脏破裂、术中意外损伤致急性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减少输同种异体同型血和/或库存血量,控制前述若干输血相关并发症和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无疑有利于患者康复。
(2)自体血回收/回输能第一时间挽救患者生命,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并可节约血源,减少浪费,减轻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此方法越来越为更多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应成为麻醉科日常工作内容之一。
(3)确诊为恶性肿瘤、严重全身感染、空腔脏器破裂等血液有可能受污染者建议慎重使用该技术。如出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时,应权衡利弊,遵从循证医学理论全面考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