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自己的疾病,不同人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明知有高血压,怕量出来高,自己心里不好受,干脆不量。这叫讳疾忌医。还有人,没得什么大病,却不断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这里长了痦子,那里似乎有点儿疼……。甚至到处就诊。
前者,虽然对监测疾病不利,有时还误大事。但大家都理解,遇到自己不能控制的坏事,躲着点。用心理学术语叫做“逃避”。
对于后者,一般人就不那么好理解了。别人躲着病还来不及呢,怎么还有人没病找病?
如果“翻开”患者的患病历史,在身体不适(如失眠)明显之前,往往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生活中有明显的不顺畅,难以摆脱的烦恼。身体不适的出现,特别是烦恼转向以身体不适为中心,起到了“逃避”精神生活烦恼的作用。这就是“没病找病”的来由。
其实,这种状态也是一种病,就是大家常说的“神经症”,而上面简述的形成这种状态的过程,病理心理学上叫做“心理冲突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害处在于,反复纠缠于表面的症状,既不能解决身体不适,更无助于解决作为源头的生活中的心理适应问题。这是一条“魔鬼”指的路,比第一种直接逃避,更具有破坏性。因为无法得到通常的理解,往往破坏人际关系。
这种情况不仅以躯体症状为表现,也可以以精神症状(如强迫症状)为表现。患者反复讲述的就是症状带来的痛苦和深陷其中的感受,而不去反省导致自己陷入困难的过程,反省了,也没有实际行动去改变。陷入苦恼,又围绕苦恼“努力”,只能越陷越深。所以,这是“魔鬼”指的路。
遇到疾病,要面对疾病;生活中遇到挫折,也要学会应对,逃入疾病,是魔鬼指的不归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