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遗传聋应以预防为主,首先要做到:
(1)严格执行婚姻法,绝对禁止近亲结婚。
(2)先天遗传聋人可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
(3)如果先天遗传聋人与非遗传后天聋人或正常人结婚,第一胎为先天聋儿,绝不能再生第二胎。
(4)耳聋青年男女,通过耳聋遗传咨询,耳聋基因的检测,判定其是否具有家族遗传性。
1、遗传性耳聋有哪些临床特点?
遗传聋多数为单纯听力障碍,部分为综合征。经CT显示,单纯听力障碍主要是内耳结构发育异常。耳聋综合征除听力障碍外还合并其它约20种先天畸形,如伴有色素性视网膜、眼球或前额突出、上颌或下颌发育不全、并指、鸡胸、长头、鄂裂、鹦鹉鼻、两眉联合、白色额发、颅骨畸形、肾病、运动失调、糖尿病、虹膜异常等。
2、哪些药物可以导致耳聋?
目前已经发现对耳朵有毒性的药物百余种,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清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还有水杨酸类制进入内耳,破坏内耳的新陈代谢使毛细胞变性坏死。
3、耳聋能治疗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耳聋诊断,一般说来,对于传导性耳聋可以通过医疗的手段进行治疗。对于混合性耳聋医疗手段与康复手段可同时并用,但听觉康复手段是长期的,也是终生的。对于感觉神经性耳聋要分析病因,如对突发性耳聋早期、药物中毒性耳聋晚期,及其他各种病因引起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医疗手段没有恢复听力的,其最佳康复途径是通过选配助吸器,获得较为理想的听力补偿。
4、平均听力损失是如何计算的?
平均听力损失的计算方法是将被测试者的500Hz、1000Hz、2000Hz的平均听力损失分贝数之和除以3。
5、世界卫生组织对耳聋是如何分级的?
世界卫生组织将听力障碍患者依其听力损失程度分为5级:
26―40dBHL为轻度聋;
41―55dBHL为中度聋;
56―70dBHL为中重度聋;
71―90dBHL为重度聋;
大于90dBHL为极重度聋。
1、耳聋能预防吗?
耳聋的发病,具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为重度聋在新生儿的发生率约3―4%;0―6岁中度聋和轻度重聋约占5%,多由中耳炎引起,并认为婴幼儿中耳炎可能影响其语言的发育。面对这样众多的耳聋患者,除了采取必要的医疗、康复对策外,积极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宣传听力保健知识,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开展耳聋遗传咨询,加强医学监护及科学用药,是预防耳聋的关键。
2、在新生儿期如何防聋?
听力保健的工作在妊娠期就应开始,如在产前期,母体一般不要接受预防注射,腹部不要接受放射性照射,预防母体患病性感染,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治疗。用药时禁用耳毒性药物。
3、在新生儿期如何防聋?
新生儿期耳聋预防应在围产期就开始,在这一时期不仅可发生器质性听觉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且可引起内耳毛细胞损害。尤其是早产引产时外伤或产期的各种原因缺氧、新生儿黄痘极易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因此,对这些疾病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是防治耳聋的重要环节。
4、在小儿期如何防聋?
感染性聋是婴幼儿时期常见多发病,其中以小儿渗出性中耳炎导致的传导性聋及由于腮腺炎、高热等疾病导致的感觉神经性聋最为常见。小儿期耳聋早期多不易发现,特别是感染期经常使用氨基甙抗生素进行治疗更容易发生耳聋。所以预防感染,科学用药是重要的防聋措施。
5、怎样保护聋儿的残留听力?
对聋儿残留听力的保护,关键在于选配一台适合的助听器。专业人员可以根据聋儿的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图特点,及助听器验配标准进行选配,以至获得较为满意的听力补偿,即使在市场嗓音环境下使用也不损坏聋儿的残留听力。
6、如何预防药毒性耳聋?
对某性疾病的治疗可能要用一些必要的抗生素,药毒性耳聋应以预防为主,禁止滥用耳毒性药物。对有家族性中毒史的和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禁用耳毒性药物。婴幼儿、妊娠期妇女、老年人对耳毒性药物同样敏感,应该禁用,必须使用时也应慎重。在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耳中毒症状,如头晕、耳鸣、听力减退、平衡障碍等,应立即停药。此外,用8000Hz以上高频纯音,进行听力测试有助于早期发现耳中毒。一旦证实听力减退,可以及时停药,对仍保留8000Hz以下语言频率的患者为时未晚,不影响听声及语言的发展。耳声发射检查是诊断早期听力损害的有效手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