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门诊遇到各类的病友和家属,偶尔也发生医患的碰撞和冲突,总结看来,无非是“心态不好”惹下的麻烦,在书写过“看病需要好心态”一片博文后,心想还是需要再次写下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大家彼此都维持“好心态”,争取让医患合作更好,让治疗的道路更好走些。
看病“好心态”,请先了解和咨询医院的相关规定――医疗有很多“烂规定”“烂程序”,其实每个都不是医院自己凭空制定出来的,每个都是血的教训之后的规定。
比如在我院门诊每天常见的就是:
1、拿着别人的就诊卡和挂号单看病,这样的后果就是看不了病,开不了药物,因为医院要求“实名制”,这样做除了为了维护疾病的个人隐私之外,也是为了医疗都在信息化和联网化。以后的病历都是可以查阅电子记录的,您不能把自己的病种在别人身上吧!另外也是维护医疗安全的一个手段,否则您将来不能说话的时候,也可能因为之前借给他人看病,自己就“被他人糖尿病了”。
2、病人不来,开不了住院单和开药。因为病人本人不了,基本病情判定都做不了,怎么开住院的审核单子。反过来,您压根都没有来过医院,如果有人替您开出某某疾病住院单,您愿意吗?或者您的某位亲人朋友,在您根本未就诊前提下,说您有病,给您开出药物,您觉得合适吗?
看病“好心态”,要知道每个疾病都不是一次门诊可以治愈的――所以想清楚本次看病的最主要的目的,比如就是想确诊,或者想初步调整药物,想咨询简单应对等等。。。最害怕的就是病友和家属一进门,要求“把病治好”,这是最没有意义的一句话了。
看病“好心态”,需要量力而行――每个人的经济能力和时间都有限。而治疗方案通常也不得不承认和经济能力也非常有关。如果经济条件不好,也不要勉强,医生会帮助折衷选择办法。如果条件好,那就全力以赴。
看病“好心态”,需要对疾病有个初步的了解――比如大部分的疾病都是临床治愈,不是老百姓理解的“去根”。每个疾病需要花费的时间不一样,每个疾病都会对身体有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个疾病都很需要学习重新规划未来的生活。
看病“好心态”,学会和医生相处合作――病友和医生之间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大家目标都是想治疗好病。但是每个人的知识和个性,处理特点不同,可能会产生分歧。如果合作不愉快,大可再找其他医生确定诊疗方法。千万不要因为和某位医生的合作不快,而影响对整个医疗群体的判断,甚至对医疗失望。相信总会找到自己适合的医生。
看病“好心态”,理解药物的副作用是难免的――医生再能干,家里的金钱再多,这些也改不了个人的体质,也改变不了药物的某些特点,所以医生无法做出“药物没有副作用的”保证,医生也无法保证所有的风险都在可预测范围内。所以,时时的观察,定期的就诊,很有必要。
看病“好心态”,理解医疗就是个利弊平衡的过程――每个条件的改变,都会改变医疗的决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永远,只有不断的判断和执行。所以看病需要不断的就诊,不是一次预计几年。
看病“好心态”,理解医疗是遗憾和不完美的科学,医疗本身就在不断地刷新治疗的理念和理论;也理解医生本人是人,也会主观,也会失误;也理解医生每天过得不是什么正常人的日子,医生家里也有老有小的;互相理解,共同纠偏,让医疗越来越正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