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可导致化学烧伤的化学物质不下数千种。化学烧伤(chemical burn)的特点是某些化学物质在接触人体后,除立即损伤外,还可继续侵入或被吸收,导致进行性局部损害或全身中毒。损害程度除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有关外,还取决于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的长短。处理时应了解损伤物质的性质,方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本节介绍一般的处理原则与常见的酸、碱烧伤及磷烧伤。
(一)一般处理原则
立即解脱被化学物质浸渍的衣物,连续大量清水冲洗,时间应较长。特应注意眼部与五官的冲洗,因损伤后可因而致盲或其他后果。急救时使用中和剂并非上策,除延误时间外,还可因匆忙中选择不当或中和反应中产热而加重损害。早期输液量可较多,加用利尿剂以排出毒性物质。深度烧伤应尽早切除坏死组织并植皮。已明确为化学毒物伤者,应选用相应的解毒剂或对抗剂。
(二)酸烧伤
较长见的酸烧伤为强酸(硫酸、盐酸、硝酸)。其共同特点是使组织蛋白凝固而坏死,能使组织脱水;不形成水疱,皮革样成痂,一般不向深部侵蚀,但脱痂时间延缓。急救时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处,随后按一般烧伤处理。
此外,有些腐蚀性酸烧伤:如石炭酸,其脱水作用不如上述强酸,但可吸收进入血循环而损害肾。石炭酸不易溶解于水,清水冲洗后,可以70%酒精清洗。又如氢氟酸,其穿透性很强,能溶解脂质,继续向周围和深处侵入,扩大与加深的损害作用特重。立即处理仍为大量清水冲洗,随后用5%~10%葡萄糖酸钙(0.5ml/cm2)加入1%普鲁卡因创周浸润注射,使残存的氢氟酸化合成氟化钙,可停止其继续扩散与侵入。
(三)碱烧伤
强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也可使组织脱水;但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后,能皂化脂肪组织,皂化时可产热,继续损伤组织,碱离子能向深处穿透。疼痛较剧,创面可扩大、加深,愈合慢。急救时应大量清水冲洗,冲洗时间更应延长。深度碱烧伤适合早期切痂与植皮。碱烧伤中的生石灰(氢氧化钙)和电石(C2Ca)的烧伤必须在清水冲洗前,先去处伤处的颗粒或粉末,以免加水后产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