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一个朋友胃手术后出现一种医生称为“倾倒综合征”的并发症,什么是“倾倒综合征”?
倾倒(Dumping)综合征是指胃切除术后,因胃排空过速,餐后出现胃肠道和血管舒缩障碍的一组症候群,也可能是由于胰岛受刺激而致高胰岛素血症,导致低血糖症候群。本征以毕罗(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最常见。胃手术后10~14日发病,症状出现在餐后30分钟内者,称为早发型倾倒综合征,发病时多伴高血糖,故又称之为餐后早期高血糖综合征。餐后1~2小时发病,伴有低血糖者,称为迟发型倾倒综合征,又称之为餐后低血糖综合征。早发型倾倒综合征主要是因为小肠内急剧增加高渗性食物及空肠膨胀、血浆由血管移至空肠使血容量降低,以及肠粘膜释放5-羟色胺、缓激肽、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有关。迟发型倾倒综合征系因肠内碳水化合物增加,肠高血糖素释放使胰岛β细胞分泌过量的胰岛素,而致高血糖后的低血糖反应。
2、倾倒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倾倒综合征?
表现有上腹饱胀、痉挛性腹痛、恶心、呕吐、腹鸣、嗳气随之出现腹泻;并有血管舒缩障碍症状如心悸、眩晕、头痛、面色苍白、口干多汗、体位性低血压等。迟发型倾倒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症候群,如眩晕、软弱无力、心悸、多汗、上腹空虚饥饿感、焦虑、神经质等。
治疗主要是饮食管理,少量多餐、进固体食物、限制糖类食物摄入,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缓慢进食,餐后平卧半小时。迟发型发作时可少服些糖水而减轻症状。对内科治疗无效者也可通过手术将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改为Ⅰ式,可使症状明显改善。
3、胃粘膜脱垂症是怎么回事?
胃粘膜脱垂症(prolapse of gastric mucosa)是由于异常松弛的胃粘膜逆行通过贲门突入食管或顺行通过幽门管脱入十二指肠球部所致,临床上以后者多见。胃粘膜脱垂症的发生主要与胃窦部炎症有关,胃粘膜恶性细胞浸润也可发生胃粘膜脱垂症。当胃窦部炎症时,粘膜下结缔组织较松,胃粘膜和粘膜下层增生,如胃窦蠕动增强,则粘膜皱襞很易被送入幽门,形成胃粘膜脱垂。一切能引起胃剧烈蠕动的因素,如精神紧张、烟酒、咖啡刺激等均为胃粘膜脱垂症的诱因。胃粘膜脱垂症常与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并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4、胃粘膜脱垂症有哪些表现?
胃粘膜脱垂症多见于30~60岁男性。轻症患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腹胀、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胃粘膜脱入幽门而不能立即复位者,可有中上腹隐痛、烧灼痛甚至绞痛,并可向后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症状的出现常与患者体位有关。如右侧卧位时容易发生,左侧卧位时则较少,甚至不发生。因进食可促进胃的蠕动,有利于胃粘膜脱垂的发生,故症状常与进食有明显的关系,但缺乏明显的周期性与节律性。服用碱性药物有时亦可使疼痛缓解,但其效果远不如消化性溃疡显著。上腹部压痛可能是胃粘膜脱垂症唯一的阳性体征。当脱垂的粘膜阻塞幽门管而发生嵌顿或绞窄时,上腹部可扪到柔软而有压痛的肿块,并出现幽门梗阻症状,伴或不伴消化道出血。有部分患者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胃镜检查时,可见胃窦部粘膜正常,或充血、水肿;有时可见出血点、糜烂或浅表溃疡等;当胃窦部收缩时,胃粘膜随蠕动经幽门进入十二指肠,舒张时,脱垂的胃窦部粘膜可自幽门以下回复至胃腔。X线胃肠钡餐检查有肯定诊断价值。病人取俯卧位及右侧卧位时,可见可变的十二指肠球底部中心性充盈缺损,典型病例可见幽门管增宽,胃粘膜皱襞通过幽门管进入十二指肠球部,使十二指肠球部呈“蕈状”或“降落伞”状变形(见下图)。
箭头所指即十二指肠球底部的“蕈状”变形
5、胃粘膜脱垂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胃粘膜脱垂症以内科治疗为主,但并无特效药物可供使用。一般治疗包括少量多餐饮食,戒烟酒,给予镇静剂和抗胆硷能类药物等。有幽门梗阻或消化道出血者应予相应处理。胃粘膜脱垂引起幽门嵌顿或并发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常需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6、胃癌的发病率高么?
胃癌是源自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占胃恶性肿瘤的95%。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国胃癌平均死亡率高达20/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3∶1,发病年龄高峰为50岁~60岁。世界胃癌的年发病率为17.6/10万,日本、智利、冰岛、奥地利、芬兰、匈牙利等国发病率高,而北美、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发病率较低,在我国以甘肃河西走廊、胶东半岛、江浙沿海一带为高发区。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可有明显差别,高发区有低发点,低发区有高发点。
7、胃癌有哪些表现?
(一)症状:早期胃癌70%以上可毫无症状。根据发生机理可将晚期胃癌症状分为4个方面:
(1)因癌肿增殖而发生的能量消耗与代谢障碍,导致抵抗力低下、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贫血、水肿、发热、便秘、皮肤干燥和毛发脱落等。
(2)胃癌溃烂而引起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等。胃癌疼痛常为咬啮性,与进食无明确关系或进食后加重,有的象消化性溃疡的疼痛,进食或抗酸剂可缓解,这种情况可维持较长时间,以后疼痛逐渐加重而持续。癌肿出血时表现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呕血或黑粪,5%患者出现大出血,甚至有因出血或胃癌穿孔等急腹症而首次就医者。
(3)胃癌的机械性作用引起的症状,如由于胃充盈不良而引起的饱胀感、沉重感,以及无味、厌食、疼痛、恶心、呕吐等。胃癌位于贲门附近可侵犯食管,引起打呃、咽下困难,位于幽门附近可引起幽门梗阻。
(4)癌肿扩散转移引起的症状,如腹水、肝大、黄疸及肺、脑、心、前列腺、卵巢、骨髓等的转移而引起相应症状。
(二)体征:早期胃癌可无任何体征,中晚期癌的体征中以上腹压痛最为常见。1/3患者可扪及上腹部肿块,质坚而不规则,可有压痛。能否发现腹块,与癌肿的部位、大小及患者腹壁厚度有关。胃窦部癌可扪及腹块者较多。其他体征多由胃癌晚期或转移而产生,如肿大、质地坚硬、表面不规则的肝脏,黄疸,腹水,左锁骨上与左腋下淋巴结肿大。男性患者直肠指诊时于前列腺上部可扪及坚硬肿块,女性患者阴道检查时可扪及肿大的卵巢。其他少见的体征尚有皮肤、腹白线处结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晚期可发热,多呈恶病质。此外,胃癌的癌旁综合征包括血栓性静脉炎,黑棘病和皮肌炎也可有相应的体征。
8、如何发现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较多见的症状是上腹不适 ,如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 ,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 ,起初常被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并加以治疗 ,症状可能暂时缓解。如病变发生在胃窦部 ,可发生十二指肠功能改变 ,出现节律性疼痛 ,类似溃疡病的症状 ,也易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而延误治疗,而这些症状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复发。因此,凡是有上腹不适症状,如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或在治疗后反复发作者,必须提高警惕,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食欲减退、厌食纳差、恶心呕吐、食后胃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早期信号。食欲减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状,若与胃痛症状同时出现并可以排除肝炎时,尤应引起重视。有些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胃癌的早期症状也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贲门部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胃窦癌进一步发展可因幽门梗阻而出现呕吐。
上述症状易被误以为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所以应及早就医,接受胃镜等检查,以期在早期阶段检出胃癌。
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均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常为黑便。少部分早期胃癌可表现为轻微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即黑便或持续大便隐血阳性。多见于息肉样和溃疡样早期胃癌,为病灶表面糜烂或癌肿侵犯毛细血管,引起长期少量出血所致,也可见于病灶较平坦的早期胃癌中各亚型。其特点是不易为药物治疗所控制。凡无胃病疾患的老年人,一旦出现黑便更应警惕胃癌的可能,如粪便呈柏油状,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特别是在一般饮食控制或服用胃病药物后也不易止住时,这是很重要的早期胃癌症状之一。因此有此症状者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行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 X 线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信号,而且呈进行性日益加重。有些是继发于消化不良症状,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 ,致使体重下降,进而消瘦、乏力。另外,恶心、呕吐也可进一步丢失营养,造成营养不良,加重消瘦乏力症状。当然进展期胃癌的后期消瘦乏力就更明显了。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病理学上绝大多数胃癌是发生在慢性胃炎( 尤其是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残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基础上的,因此部分病人长期有慢性胃病史,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在此基础上,如近期内疼痛、上腹饱满等性质有所改变或程度有所加重,与饮食有关的疼痛节律出现变化,或服药后不能缓解,或出现消瘦乏力等,那就更要警惕是否有癌变的发生。
胃癌病人出现消瘦、乏力的大多为进展期胃癌,且多为已有局部或远处转移,并常有贫血。
多种病因可引起病人呕吐,如常见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溃疡后瘢痕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贲门溃疡等。贲门癌或胃癌累及幽门部也常可引起呕吐,呕吐物包括腐败宿食、胃液,甚至咖啡样血性液。呕吐一般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常伴有消瘦。
左锁骨上出现如黄豆或花生样肿大的淋巴结,无痛,质硬且固定,这是较特异的胃癌征象,大多为已有腹腔及其他脏器转移的进展期胃癌的体征。
一旦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立即做淋巴结活检或细胞学穿刺;胃镜检查并对胃癌病灶多块多方向钳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辅以胃钡餐 X 线摄片,可立刻明确诊断。
患胃病的50岁以上男性,如近期上腹疼痛反复发作,但又时好时坏,应提高警惕,及早进行相关专项检查。目前,常用的检查有纤维胃镜检查和X线钡餐透视。胃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颜色和病变情况,还可以通过胃镜钳取出可疑细胞组织进行病理检查。X线钡餐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没有任何禁忌症和副作用。此外胃液检查以及大便潜血试验等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在早期胃癌普查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日本也是胃癌高发的国家,日本在胃癌的诊断率、治疗有效率以及胃癌病人的存活时间均是国际公认的世界领先水平,这主要得益于该国胃镜的普及以及用胃镜做胃癌筛查工作,故其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而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又是要远远好于进展期胃癌的。所以癌症防治的“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基础在于早发现和早诊断,否则早治疗根本无法实现,更不用说要取得良好的疗效了。而“三早”中的早发现就是针对广大人群来说的,人们自己要关注自身健康,及时发现问题,然后求助与医务工作者,为早诊断创造机会。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人们在超过35岁后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健康体检是非常必要的健康投资。
9、胃癌与哪些因素有关?
目前认为下列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一)环境因素不同:国家与地区发病率的明显差别说明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饮食因素。食盐可能是外源性胃癌诱发因素之一,居民摄入食盐多的国家胃癌发病率也高。亚硝胺类化合物已成功地在动物体内诱发胃癌。熏制的鱼肉含有较多的3,4-苯并芘(benzopyrene);发霉的食物含有较多的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滑石粉,其化学性质与结构都与石棉纤维相似,上述物质均被认为可能有致癌作用。
(二)遗传因素:某些家庭中胃癌发病率较高。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血型的人较O血型者为多。
(三)免疫因素: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在机体免疫功能有障碍时,机体对癌症的免疫监督作用下降,在胃癌发生中可能有一定意义。
(四)癌前期变化:所谓癌前期变化是指某些具有较强的恶变倾向的病变,这种病变如不予以处理,有可能发展为胃癌。癌前期变化包括癌前期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与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胃的癌前期状态: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3)胃息肉:腺瘤型或绒毛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变率却为15%~40%,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更高。胃增生性息肉多见,而癌变率仅1%。
(4)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率显著上升。
(5)良性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而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巨大胃粘膜皱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胃的癌前期病变
(1)异形增生与间变:前者亦称不典型增生,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可逆的病理细胞增生,少数情况可不发生癌变。胃间变(anaplasia)则癌变机会多。
(2)胃粘膜的肠化生:有小肠型与大肠型两种,小肠型(完全型)具有小肠粘膜的特征,分化较好。大肠型(不完全型)与大肠粘膜相似,又可分为2个亚型: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10、胃癌要做哪些检查?
除了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疑似胃癌患者一般还做以下检查。一些实验室检查包括胃液的检查、抽血检查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大便常规查隐血和免疫学检查如CEA、FSA、GCA、YM球蛋白等检查等。X线检查是胃癌患者的一个重要无创检查,包括气钡双重造影等,这些检查很重要。纤维内窥镜检查就是胃镜检查,它是诊断胃癌最直接、准确和有效的诊断方法。此外还有脱落细胞学检查、B超和CT检查等。不同的医院检查项目可能会有些不同。
上图是X线检查示胃窦溃疡性胃癌
上图是胃镜下见早期隆起型胃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