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常见病,是导致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65岁以上的男性约10%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75岁以上则有20%的发病率,北美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近25%患有慢性下肢缺血。多节段(combined-segment)下肢动脉闭塞是指两个或多个节段的主干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阻塞,也可称为多平面(multi-level)闭塞。该类病人不但较单一平面动脉闭塞症病人的年龄大、重症肢体缺血症状比例高,且合并症多、病程进展快、临床治疗困难、预后差。未经动脉重建治疗的重症肢体缺血病人的1年截肢率高达46%,需临床积极干预。目前对于多节段下肢动脉闭塞的治疗主要有经典的动脉旁路术、近30年迅速普及并日趋完善的血管腔内技术,而开放式手术与血管腔内技术的结合似乎更合理些。本文就多节段下肢动脉闭塞的外科旁路术和腔内治疗做一综述和简要评价。
1、动脉旁路术
多节段下肢动脉闭塞患者的动脉狭窄或闭塞涉及多个节段,要根据病变涉及的范围,利用尚开放的流入道与流出道,个体化设计成相应的的动脉重建术式,设计不同平面的多段转流,重建动脉血流。
对于主-髂-股动脉尚无严重狭窄的病例,此时可为远端动脉提供足够的血流量,手术范围在腹股沟韧带远侧。股浅动脉中、下段阻塞时,可选用股-N(胫)动脉旁路术;如为局限性股-N动脉闭塞,可行远侧股动脉-胫动脉旁路术。当股动脉长段闭塞时,可利用同侧髂动脉,作髂-N动脉旁路术。
对于腹股沟韧带近侧动脉已有严重狭窄或闭塞,术式设计包括建立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通过主-髂或主-股动脉旁路术重建流入道。短段髂动脉狭窄者,可采用髂动脉内膜剥膜术重建流入道。主-股动脉旁路的人工血管长臂,或近端动脉开通后的股总动脉,均可用作流入道,随即是设计流出道。股浅动脉已闭塞,而N动脉通畅,则可经已建立的主-髂(股)动脉旁路血管,完成与N(胫)动脉的旁路术;股浅动脉与胫腓干虽已闭塞,但介于两者间的N动脉仍通畅;胫腓干或胫后动脉近侧段开放;小腿中、下1/3胫前动脉通畅,上述开放的动脉节段,均可用于建立远端吻合口,完成不同平面的股-N、胫动脉旁路术;利用内踝平面的胫后动脉作为流出道时,通过构建胫后动、静脉共同后壁,可以扩大吻合口径,提高通畅率。
股深动脉既可作为流出道亦可作为流入道重建下肢血运。股深动脉很少发生闭塞性病变,即使发生一般仅限于其起始部1-2cm处。其有丰富的肌肉内侧支,与股浅动脉和N动脉远侧段有广泛的侧支循环。对于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病人,可选择解剖外旁路术,即腋-股或股-股动脉旁路术重建流入道。
人工血管材料的发展经历了合成纤维、真丝材料和高分子聚合物等演变,制作工艺有机织、编织、针织和铸型等方法,但这些材料和工艺都必须具备人工血管的一些基本性能要求(即具有持久的强度、合适的微孔和良好顺应性)。涤纶和聚四氟乙烯膨体(PTFE)人工血管是目前最常用的移植血管,直径>6mm的人工血管具有较好的长期通畅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