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绝经后(I型)、老年性(II型)和特发性(III型)骨质疏松3型。绝经后型大多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一般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造成该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过低、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料等。缺少体力活动,饮食中钙含量低,日照少同样可以造成骨质疏松。
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典型临床表现。脊柱、肩、髋、腕、踝部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由于骨强度下降,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就可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最主要和最终目的是避免发生骨折。
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①进食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食物;
②适当户外活动,参加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散步等)和康复治疗;
③戒烟、限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防止跌倒等。
药物包括
①钙剂、
②活性维生素D、
③抑制骨吸收药物、
④中药等。
摄入钙剂可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钙剂应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适量的活性维生素D能促进骨形成和矿化,并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增强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危险。
抑制骨吸收药物有
①双膦酸盐类、
②降钙素类、
③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其中双膦酸盐类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降钙素类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预防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还能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骨折或骨骼变形所致的慢性疼痛,因而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SERMs是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
中医认为该病肾精亏虚、脾肾气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临床使用补正续骨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身痛逐瘀汤等起到补肾壮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的功效。配合中药熏药等外治疗法消炎镇痛,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帮助患者尽早离床,恢复日常生活,降低病残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