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又名白屑风、面游风,因皮肤油腻而出现红斑,覆有鳞屑得名,发生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中医认为:主要因素体湿热内蕴,复感风邪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病因尚不清,有人认为与遗传有关,但未得到证实。病机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皮肤继发性炎症。
推测:
1、由于皮脂分泌增多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使原存在于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如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等大量繁殖侵犯肌肤;
2、大量增多的皮脂,通过原来存在于皮肤上的非致病微生物如痤疮棒状杆菌等的作用,分解出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引起炎症。
3、精神因素、饮食习惯、维生素B族缺乏、嗜酒等对本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诊断要点:
1、好发于成年人及新生儿,皮脂溢出体质。
2、部位:头皮开始,逐渐向下蔓延。
3、皮损:油腻性鳞屑的黄红色斑片或白色糠秕状鳞屑斑。
4、不同程度的瘙痒。
5、慢性经过。
脂溢性皮炎治疗方法
现代医学治疗:
(一)内用药
1、维生素B2 、B6及复合B族维生素。
2、瘙痒予抗组胺剂。
3、炎症明显、范围较大时可短期予雷公藤多甙加小量强的松口服。同时予四环素或红霉素口服。
(二)外用药:去脂、消炎、杀菌、止痒。
1、皮质类固醇霜或膏。
2、有渗出糜烂,消炎:1%金霉素、0.2%呋喃西林
3、复方咪糠唑、复方益康唑、2%酮康唑:采乐洗剂。
中医药治疗
1、 风热血燥:干性型
治法:疏风清热,养血润燥。
瘙痒重加白鲜皮、白蒺藜;
2、 肠胃湿热:湿性型
治法:健脾除湿,清热止痒。
方药:参苓白木散合茵陈汤加减。
中药外治:
1、干性发于头皮:白屑风酊外擦(蛇床子、苦参、土槿皮研粉,用75%酒精浸透,再加薄荷,祛风止痒)
2、干性发于面部:痤疮洗剂外搽(沉降硫磺、樟脑酯、西黄芪胶、石灰水,减少皮脂、消炎)
3、湿性皮损渗出:马齿苋、黄柏、大青叶、龙葵煎水外洗或湿敷;脂溢洗方(苍耳子、苦参、王不留行、明矾);少量渗出:青黛膏。
中药洗头部,头屑多,油多伴瘙痒:月石30g、桑叶30g、菊花30g、防风30g、苏打10g ;头屑多:月石30g、桑叶30g、皂角30g、透骨草30g苍术30g颜面部:金银花、菊花、茯苓、甘草,痒重+防风。
预防调护
1、生活规律、睡眠充足、保持大便通畅
2、限制多脂多糖、辛辣、浓茶、咖啡、酒等刺激饮食,多食蔬菜水果
3、避免搔抓及刺激性强的肥皂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