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变应性鼻炎也称儿童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指易感患儿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特异性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人群患病率为10%~40%,约占全部鼻炎的40%,且呈继续增加趋势,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
病因
遗传因素 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特应性体质,其体内产生IgE抗体的能力高于正常人,多有哮喘、荨麻疹或药物过敏史等家族聚集性。
变应原暴露 变应原是诱导特异性IgE抗体并与之发生反应的抗原。它们多来源于动物、植物、昆虫、真菌或职业性物质。其成分是蛋白质或糖蛋白,极少数是多聚糖。变应原主要分为吸入性变应原和食物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原因,包括屋尘螨、粉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真菌、蟑螂等。食物变应原对婴儿来说,多数是由牛奶和大豆引起的,对成人来说常见食物变应原包括:花生、坚果、鱼、鸡蛋、牛奶、大豆、苹果、梨等。
分类
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和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两类:
间歇性:症状表现<4d/周,或<连续4周;
持续性:症状表现≥4d/周,且≥连续4周。
病情分度 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为轻度和中―重度:
轻度:症状较轻,对学习、文体活动和睡眠无明显影响;
中―重度:症状明显,对学习、文体活动和睡眠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
清水样涕、鼻痒、鼻塞、喷嚏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约1h以上。
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
症状严重的患儿可有所谓的“变应性敬礼”(Allergic salute)动作,即为减轻鼻痒和使鼻腔通畅而用手掌或手指向上揉鼻。
查体: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症状严重的患儿可出现:①变应性黑眼圈:由于下眼睑肿胀而出现的下睑暗影;②变应性皱褶:由于经常向上揉搓鼻尖而在鼻部皮肤表面出现横行皱纹。
实验室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 在停用抗组胺药物至少7d 后进行。使用标准化变应原试剂,在前臂掌侧皮肤点刺,20min观察结果。每次试验均应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采用组胺,阴性对照采用变应原溶媒。按相应的标准化变应原试剂说明书判定结果。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适用于任何年龄,是诊断儿童变应性鼻炎重要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诊断
具有上述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并同时具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2项中任何一项的阳性结果,方能确诊儿童变应性鼻炎。
治疗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 推荐口服或鼻用第二代或新型H1抗组胺药,可有效缓解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是轻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首选治疗药物。口服H1抗组胺药对缓解眼部症状也有效。疗程一般不少于2周,5岁以下推荐使用糖浆制剂,5岁以上可口服片剂,剂量按年龄和体重计算。
鼻用糖皮质激素 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首选药物,也可应用于轻度患者,对改善鼻塞、流涕、喷嚏及鼻痒等症状均有作用,疗程至少4周。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按照各类药物说明书推荐的方法使用。
抗白三烯药物 是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治疗的重要药物,特别适用于伴有下呼吸道症状的患儿(如同时合并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等),常与鼻喷或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色酮类药物 对缓解鼻部症状有一定效果,但起效较慢。也可用于对花粉过敏者的花粉播散季节前预防用药。滴眼液对缓解眼部症状有效。
减充血剂 鼻塞严重时可适当应用低浓度的鼻用减充血剂,连续应用不超过7d。推荐使用羟甲唑啉类、赛洛唑啉类儿童制剂,禁用含有萘甲唑啉的制剂。
鼻腔盐水冲洗 是改善症状、清洁鼻腔、恢复鼻黏膜功能的辅助治疗方法,推荐使用生理盐水或1%~2%高渗盐水。
免疫治疗
方法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常用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疗程分为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总疗程不少于2年。应采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是目前惟一有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
适应证 5岁以上、对常规药物治疗无效、主要由尘螨过敏导致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明确,合并其他变应原数量少(1~2个),患儿家长理解治疗的风险性和局限性。
禁忌证 患儿出现下列情况之一:①变应性鼻炎合并持续性支气管哮喘同时发作;②正在使用β受体阻断剂;③合并有其他免疫性疾病;④5岁以下儿童;⑤患儿家长无法理解治疗的风险性和局限性,或无法接受治疗方案。
不良反应 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全身反应分为速发性全身反应(注射后30min内发生)和迟发性全身反应(注射后30min后发生)。
预防
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变应原,如宠物、羽毛、花粉等。
做好室内环境控制,如经常通风,减少市内尘土,被褥衣物保持干燥,不使用地毯等。
平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受凉。
对季节性发病的患儿,需提示家长在季节前2~3周预防性用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