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局部组织反复被使用,造成组织损伤并得不到及时修复;
2、全身疾病造成的局部组织异常紧张、痉挛;
3、由于环境温度变引起局部血管痉挛,循环系统的养分供给下降,局部代谢产物集聚;
4、长期、反复、持续地重复同一个姿势,工作、学习和职业动作,超越了人体局部的代偿能力;
5、操作中技术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姿势不正确,使局部产生异常应力;
6、身体生理结构活姿态性异常,应力分布不均;
7、急性损伤后未得到正确的康复,转为慢性损伤。
临床特点:
1、局部长期慢性疼痛,但无明确外伤史;
2、特定部位有一压痛点或肿块,常伴有某种特殊的体征;
3、局部无明显急性炎症表现;
4、近期与疼痛部位相关的过度活动史;
5、部分病人有过可导致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的姿势、工作习惯或职业史。
治疗原则:
1、本病是由长期不良的体位性、姿势性及职业性的局部损害所致,限制致伤动作、纠正不良姿势、增强肌力、维持关节的非负重活动和适时改变姿势使应力分散,从而减少损伤性因素,增加保护性因素是治疗的关键,否则容易复发。
2、理疗、按摩等物理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黏连,有助于改善症状。局部可使用膏药,还可涂抹外用非甾体抗炎药活中药制剂后,反复轻柔按摩增加其皮肤渗透性,减少局部炎症反应。
3、合理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艾瑞昔布、依托考昔、洛索洛芬、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对减轻或消除局部炎症有明显疗效,可短期间断使用,长期使用会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以胃肠道粘膜损害最多见,其次为肝肾损害。使用时注意:
(1)短期用药;
(2)病灶局限且较表浅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外用剂型;
(3)为减少对胃肠道损害,可选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艾瑞昔布、依托考昔等)、前体药物及各种缓释剂、肠溶片、栓剂等,也可以在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同时加用胃粘膜保护剂;
(4)对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短半衰期、对肾血流量影响较小的药物;
(5)为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可选用结构简单、不含氮的药物,避免使用吲哚美辛和阿司匹林;
(6)非甾体抗炎药不能多种合用,否则抗炎镇痛效果不增反而不良反应增加。
4、封闭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注意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否则引起肌腱、韧带退变加重(例如飞人刘 翔的跟腱断裂);体质差、血糖高病人易感染。
使用时注意:
(1)诊断明确为慢性损伤性炎症,而非细菌炎症或肿瘤;
(2)严格无菌操作;
(3)注射部位准确,避免误入血管神经;
(4)按规定剂量及方法;
(5)注射后警惕感染。
5、适时采用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