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健康人加入到了防癌体检的队伍中。
不少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手拿体检报告,往往因为读不懂其中的一些数据和指标而焦急万分。比如,当发现几个肿瘤标志物的指标高出了参考值,就异常慌张,主观地认为自己得了肿瘤。那么,肿瘤标志物究竟是什么意思?对于你的健康它们意味着什么?肿瘤标志物升高是否就意味得了肿瘤?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如果怀疑是癌,还需做哪些检查确认?
首先我们一定要了解肿瘤标志物到底是什么?通常认为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当机体发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志物就可能会相应的升高。所以肿瘤标记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对原发肿瘤的发现、肿瘤高危人群的筛选、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发展程度的判断、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价以及肿瘤复发和预后的预测等。
但是,现今所知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就拿公认的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来说,除绝大多数肝癌病人的血清呈阳性外,还有31%~52%的急性肝炎、15%~58%的慢性肝炎以及11%~47%的肝硬化病人的AFP也会有大幅上升,因此不必一看到“阳性”就“色变”,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当然,与此同时,甲胎蛋白阴性但自感不适的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甲胎蛋白(AFP)的阳性率仅达79%~90%,也就是说还有10%~3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是正常或只有轻度升高。还要依靠医生联合多项检查直至细胞学、病理学检查等作进一步查实和鉴别。
那么肿瘤标志物的检查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一些良性疾病如慢性肝病、慢性肾病、胆石症、糖尿病以及服用过有些药物等。其次,生理上的变化以及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怀孕、吸烟、酗酒等。临床还发现进行直肠检查后,前列腺相关肿瘤标志物亦可升高,因此采血前不应进行直肠检查。除此以外,抽血过程中的污染、标本保存不当、试剂差异及检测欠规范等因素也会干扰检查结果。不同医院检验科肿瘤标志物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试剂原理各不相同,各实验室各项目引用和自行调查统计的参考值不一定一样,因此,不能随意比较它们测量值的高低,而得出疾病轻重的结论。
既然如此,如果在体检中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我们就不必要过于紧张了。通常来说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只有持续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才能作为判断依据。接受防癌健康体检者及其家属,拿到检验报告单后,最好向肿瘤专科医生咨询。如果一次检查结果某项肿瘤标志物升高,请理性对待,并请医生对体检结果加以分析,排除一些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如吸烟、慢性疾病等)后,再决定是否需要隔2~4周再检测一次。如果只是单次轻度升高或每次检查的结果没有大的变化,就不必那么紧张了。但是如果体检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那么应提高警惕,需要进一步进行CT、B超等方法检查。特别是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细胞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肿瘤到底属于良性还是恶性的“金标准”)。在没有明确病理组织学诊断前,千万不要因为见到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就肯定患了癌症,甚至进行抗肿瘤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而应该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和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