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经常会有患者问道;“医生我的血糖为什么总是降不下来?”或者“为什么我的血糖忽高忽低?”。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用几句话就可以说的清楚的,因为影响血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监测、心理因素等等。而且同样患有糖尿病的不同患者病情也不一样,我们会经常和患者谈到,我们治疗的是糖尿病病人的糖尿病而不单单只是糖尿病。下面我们就来列举一下临床上常见的影响血糖控制的“罪犯们”。
1、饮食控制欠佳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无论是否应用药物治疗,无论病情轻重都应该控制饮食。在饮食控制患者存在着两个极端的现象。第一种是胡吃海喝根本不重视饮食控制,另外一种则是什么都不敢吃,接近于“饥饿疗法”了。实际上,饮食控制是要科学的配比,既要满足生理的正常能量需求,又要不摄入过多的热量。
2、缺乏运动
与饮食控制一样,运动也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之一。运动的好处在于可以调动身体外周葡萄糖的应用、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它还可以舒缓神经、放松心情、减少血糖的波动。运动时要进行有氧运动(慢跑、快走、游泳等)、掌握适量的运动强度,切忌高强度的无氧运动。
3、不良的心理影响因素
心理因素对血糖影响极大。例如:紧张、焦虑、大喜大悲、失眠、抑郁、生活不规律、熬夜等都会引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4、 降糖药物选择不当
糖尿病病患者应该个体化治疗。选择降糖药物的种类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糖尿病类型、胰岛功能情况、年龄、性别、胖瘦、血糖波动情况等都会影响降糖药物降糖的效果。例如: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应该以胰岛素增敏剂和双胍类降糖药物为主。这是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过量的补充胰岛素不仅不会增加胰岛素的降糖效果,而且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5、 胰岛功能衰竭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会衰竭,很多降糖药物(例如: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前提是拥有一定胰岛功能,当胰岛功能衰竭时这类药物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效,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6、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通俗的讲就是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的降糖作用。很多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这时候单纯的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或者胰岛素就不能起到很好的降糖效果,此时应该配合改善胰岛素抵抗的降糖药物。
7、 应激因素的影响
手术、创伤、感染、急性心血管事件、妊娠等都是都是应激因素。应激会增加升糖激素的分泌,同时会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导致患者血糖升高。所以对于临床很多血糖居高不下的患者,应该注意排除应激因素,寻找病因。
8、 疏于血糖监测
定期的血糖监测有利于了解病情、指导用药。临床上很多患者疏于血糖监测,用药跟着感觉走,血糖高高低低,控制很不平稳,还有一些患者,只测量空腹血糖,而不重视餐后血糖,有研究显示相较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加密切。因此规律地监测血糖对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9、 治疗依从性差
有些患者会因为种种原因漏服或者忘服降糖药物,还有一些患者会因为测量血糖正常而停止应用降糖药物,等血糖升高时再服用原来的降糖药物,往往达不到原来的降糖效果,导致血糖高高低低,波动很大。在此,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规律地服用降糖药物才能降低血糖,要长期坚持。
总而言之,控制血糖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当血糖控制不佳时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注意寻找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控制血糖的效果也并非难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