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白内障手术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疗效已得到了患者的认可,然而,临床上白内障术后视力改善不理想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手术以后带来的屈光问题所致,随着白内障手术的逐渐发展,白内障手术后的视觉质量越来越得到重。
(1)精确的人工晶体设计
手术前精确的人工晶体设计是确保术后人工晶体眼具有良好屈光状态的前提,特别是对于功能性人工晶体,计算的准确性是获得良好视功能的保证。然而即使应用最先进的计算公式和最好的测量手段,测量误差也无法完全避免。国内外的很多学者正在努力的寻找最准确计算白内障手术患者人工晶体度数的公式或方法。
(2)白内障的手术技术:
术者要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不同手术方式,特别是选择不同手术切口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术后散光,从而影响术后屈光效果。过大的角膜切口可使角膜散光和高阶像差增加,近年来各厂家改进了超声乳化仪能量释放的模式推出了“冷超声乳化”技术,冷超声乳化使手术医生在双通路超声乳化技术,手术切口减小至1.5mm,减少了术后散光。
将白内障手术对眼视光学质量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重要保障,但手术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术中后囊膜破裂或者晶体悬韧带离断是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后囊膜破裂,改变人工晶体的植入位置意味着改变了人工晶体的等效屈光力和手术后人工晶体眼的屈光状态,要求手术医生要及早发现正确处理。
(3)人工晶体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材料学、生物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晶体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不断改进,各种新型人工晶体不断涌现,推动了白内障手术正在向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发展。非球面人工晶体利用非球面光学面重新排列光线,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球面相差和总高阶像差,从而提高了视觉质量,提高暗视力和对比敏感度。
多焦点人工晶体,其工作原理都是重新分配入射光线的不同焦点,这样类似于重新拥有自然晶体的调节力。可调节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的趋势,晶状体不但具有光学介质的作用,而且晶状体还具有通过调节作用而将光线成像在网膜上的作用,然而传统的人工晶体只能使白内障手术后的视力在一定的距离下才会看清物体,并无调节功能。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寻找具有生理调节功能的人工晶体。注入式人工晶体恰好符合此要求,是提高视觉质量的方法之一,目前正在动物实验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更加先进的SmartIOL人工晶体的调节作用更加接近人的眼调节功能,虽然这种人工晶体离临床应用有很大的距离,但这种人工晶体会代表了人工晶体的发展方向,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散光矫正人工晶体:自从1992年Shimizu等人发明的Toric人工晶体以后,相继又有多种此类人工晶体的涌现。该种人工晶体不但能有效的矫正白内障手术后的散光,又能明显的提升白内障手术后的视觉质量。随着手术设备和技术逐步完善,不仅要提高视力,还要重视白内障患者的生活与视觉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