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先心病?
各种类型先心病表现的症状轻重不尽相同,当小儿出现下列症状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医生,应该想到是否有先心病:
1、出生后持续心脏、呼吸功能不良;
2、烦躁不安、哭声高尖、吃奶时吸吮无力、喂奶困难,体重不增;
3、持续青紫或反复神志不清,哭闹或活动后容易气喘,并且口唇青紫;
4、肺部反复出现“肺炎”表现;
5、大一点的孩子会诉说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慌,特别在活动以后,这些症状更明显;
6、有些青紫型先心病小儿,还可出现杵状指趾(即手或足趾末端软组织增生肥大,呈鼓槌状),指甲纵横径均过度弯曲如鹦鹉嘴状,这都是由于慢性缺氧所造成的;
7、青紫型先心病常有几种特殊姿势:婴幼儿期抱着时双腿不伸直,喜屈曲在大人的腹部,坐着时喜将脚抬到凳面上,站着时下肢保持弯曲的姿势。年长儿走路时,走一段时间就蹲下来两膝紧贴胸部休息片刻,医学上称为“蹲踞”现象。这些姿势是为了改善缺氧状况;
8、先心病小儿容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先心病是否可以治愈?
先天性心脏病听上去很吓人,但大部分先心病患者都可以得到根治,而且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但根治的前提是,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几岁可根治,十几岁难治,几十岁不治。” 孩子特别是婴幼儿被查出患先心病后,许多家长通常会觉得孩子太小,等长大一点后再接受治疗。“这种认识会耽误了孩子。”
患儿长大后,身体各器官由于缺氧就会出现青紫。患儿一旦出现了青紫,疾病就很难治了。所以,根治先心病一定要抢在患者出现青紫之前,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那么,到底多早治疗最为合适?
对于简单的先心病,年龄在3岁左右、体重在5~8公斤之间,治疗可综合考虑这两个条件,多数患者为3~5岁。但重症、复杂先心病在婴幼儿甚至刚出生时即接受治疗。
小儿得了先天性心脏病何时手术,这是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太小经不起手术的折腾,还是待孩子年龄大些、身体壮实些再施行手术比较安全。
殊不知,有不少病儿手术时间一拖再拖,从而失去了手术良机,造成终身遗憾。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手术时间不能以年龄的大小和手术的耐受性而定。
当然,年龄小对手术的耐受性是相应差一些,手术的危险性也大一些,但是如果心脏畸形复杂或病变严重,可导致血液循环紊乱,引起心肺功能损害。随着年龄增大,心肺功能的受损也逐渐加重,即使以后心脏畸形可以得到纠治,但受损的心肺组织其功能已难以恢复,手术成功也达不到治愈的目的。有些重危病儿由于手术不及时而危及生命。所以,先心病手术的最佳时间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而定。
最常见的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其手术时间要视缺损的大小而定,如缺损大、分流量大、肺充血严重,经常伴有心衰、肺炎等并症者,应及早手术,手术可在婴儿期(1岁以内)进行。
对青紫型先心病,如法洛四联症、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病情严重的患儿,如经常有缺氧发作的也应在婴儿期手术。如病情不很严重,有青紫但不影响生活的可以在1岁后手术。对严重的心血管畸型,如大动脉错位;永有动脉干、肺动脉闭等,应按病儿的不同情况,尽早争取手术。
得了先心病应到大医院彻底检查,并由心脏专科医生根据病情确定最佳手术时间,对病情不太严重能够正常生活的患儿,最好也能在学龄前予以手术,这样可以不妨碍患儿入学后的生活和学习。总之,先心病要作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的“三早”原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