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假期的来临,四院视光门诊里熙熙攘攘的家长和孩子日渐增加。面对由于孩子眼镜度数不断攀升心急如焚的家长,视光医生的心情同样焦急和沉重。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的攀升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在亚洲。在中国青少年近视眼的情况引起了政府、学校和家长们的普遍担心,茫然的家长们“病急乱投医”,各种各样的产品也就应运而生。可是面对大量关于所谓治疗近视眼的广告,家长们却不知所措。那么近视了怎么办?能治么?这在许多家长那里还真是存在不少的误区。
根据目前的医疗技术,近视一旦形成,眼睛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除了通过各种方法矫正外,尚无科学、合理、确有实效的治疗方法。但近视了又不能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必须及时、正确的矫正否则只能是雪上加霜。
目前对近视眼矫正方法主要有: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和手术。这些方法仅仅是矫正,都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最普通的就是框架眼镜,具有方便、经济的优点。但戴在眼睛上会使视野受限,度数大的眼镜还会视物变形。如果没有经过视光专业人员的验配戴得不合适,还可能加速近视的进展和不适的感觉。那么隐形眼镜相对于框架眼镜具有视野大,视觉效果好不存在视物变形的优点。但对于普通的软性隐形眼镜由于其不透氧等缺点,16岁以下青少年要慎重选择。
硬性隐形眼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比较陌生,但提到OK镜恐怕会有谈虎色变,退避三舍的感觉。其实OK镜也叫角膜塑性镜。是一种于1997年应用临床的高科技矫正近视的医疗技术。1998年,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了对OK镜的进口认证。角膜塑形镜是利用戴在眼睛上的硬性高透氧的隐形眼镜镜片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人眼角膜的弧度,从而暂时降低眼睛的近视度数。通常配戴一夜后可以使近视眼在不戴任何眼镜的情况下,维持一天的较好的裸眼远视力。而且相对于框架眼镜具有一定的减缓近视进展的效果,这是角膜塑形镜的优点所在。然而若停止戴镜,则眼睛又将缓慢地恢复原来的近视度数。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任何声称角膜塑形镜能够根治近视摘掉眼镜或永久性降低近视度数的说法都是误导。而且角膜塑形镜验配人员专业技能非常重要,应该在医院内由受过专业培训的眼科医生或视光专业人员进行验配。此外,角膜塑形镜安全使用,很大程度与使用人的卫生习惯有关,青少年在使用时,家长一定要监督孩子按规范完成清洁、消毒程序。角膜塑形术是一项医疗技术、需要合格的医师、合格的镜片和合格的使用者才能既安全又有效。
近视眼手术也不是治疗近视眼只是摘掉眼镜的一种矫正方法,并不适合于青少年。
对于近视只能通过以上的方法进行矫正,根本不可能根治,要想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就只有从预防方面寻求解决办法。08年9月4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这是我国自1988年以来首次对《方案》进行如此周密、细致的修订。教育部要求,充分认识预防近视工作的重要性,把“防近”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其中提到要减轻学生用眼负担,改善学生用眼环境、大力开展预防近视科普宣传、建立学生视力检查制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和体育活动时间、改善营养状态等等具体内容。方案对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后勤、班主任等等都做出了具体要求。为了配合这一方案的有效实施许多有责任感的眼视光医生们都在积极采取行动。哈医大四院视光门诊正在为每一位就诊的青少年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周三还在候诊大厅举行近视眼防治科普知识讲座。
重治轻防,预防意识淡薄。孩子已经近视了,看不清黑板了,家长却出于对近视的抵触、不愿接受孩子戴眼镜的事实迟迟不愿带孩子去正规的视光门诊看眼睛。等到严重了又盲目地相信各种不负责任的广告到处去“治疗”。这是人们对防治近视认识上的最大误区,这直接导致了预防行动上的淡化。对于近视,应当把大量的预防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在孩子进入学龄期就应到正规的眼视光医疗机构检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合理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近视眼防治的指导,在这一点上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明确:与其近视后再治,不如未病先防。如果走预防之路,近视问题不仅不难解决,而且花费不多。只有以预防为主,全方位综合防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近视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