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常在门诊遇到这样的患者,手拿一张超声报告单和一叠抗生素处方,讲述漫长的治疗盆腔炎的病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是盆腔炎的发病率高了?是抗生素耐药、无效了?还是医生的诊治出了问题。
盆腔炎症性疾病(PID)是由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由于PID的发生部位深藏于盆腔,病原微生物不容易采集,而且症状体征轻重不一,使其不易明确诊断,从而导致临床的治疗也难以规范。
通常PID的病原体主要有两个来源:1、内源性病原体,来自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以混合感染多见。主要的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等,近80%的盆腔脓肿可以培养出厌氧菌。2、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衣原体、淋病双球菌及支原体,其他还有结核杆菌,少见的有绿脓杆菌。
那么都在什么情况下女性朋友会出现盆腔积液呢?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腹腔内会有少量的内脏器官、血管、淋巴等渗出液,大约200ml左右,其主要功能是润滑脏器作用。女性在排卵后,由于卵泡破裂,卵泡液流出,也变为“盆腔积液”的一部分,因为女性的盆腔位于腹腔的最深部,所以就会有液体积聚于女性盆腔。此时在做B超时就会“看”到有0~3.8cm的“盆腔积液”。一般小于3cm的盆腔积液、且无任何临床表现则考虑为生理性积液,所以不能根据“盆腔积液”来诊断是盆腔炎,可见这样的盆腔积液是无需治疗的。可是目前一些诊所或医院等医疗机构,根据超声的盆腔积液的回报,妇科查体子宫或附件区某一个部位按到有压痛,然后医生就说这个部位“增厚”,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便给予大量的抗生素治疗,医源性增加耐药机会。
抗生素在PID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意味着抗生素用的越高级、越贵越好。合理使用恰当的抗生素,是积极治疗PID、减少副反应的关键。据药敏试验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在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前或无细菌培养条件,根据经验选择抗生素也是合理的;应用抗生素要足量、足疗程、多剂联合应用。慢性PID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但出现亚急性发作时,则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因细菌常对一般抗生素产生耐药,应选用新型广谱抗生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