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同屋的人鼾声如雷,吵得你无法入睡;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出差、住店等同屋甚至隔壁的人都说您睡得真香、鼾声很响;而奇怪的是你在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又开始打盹。 自古以来,打鼾就被认为是睡得香睡得沉的表现。实际上并非如此, 甚至恰恰相反。留心就会发现,那些夜间打鼾的人白天往往更易困。
打鼾,俗称打呼噜,为什么会打呼噜呢?声音从哪里来呢?正常呼吸时,气流通过开放的气道时是没有声音的。但是,当上气道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狭窄时,气体通过狭窄的通路形成涡流, 震动咽部软组织就形成了鼾声。上气道越狭窄,鼾声的声调就越响。一般来说, 低沉的均匀的鼾声还不要紧, 高调的”如雷”的鼾声就要留心了,这表明上气道已明显变窄了。当然最怕的就是出现不均匀的鼾声:鼾声时断时续,突然中止,过几秒甚至几十秒再长出一口气。憋住气的时候能把嘴唇憋紫、手脚乱动。旁边的人看着都紧张,恨不能赶紧推推他让他喘上着口气。这就是出现了我们说的呼吸暂停。
那么这种打鼾及伴行的呼吸暂停的危害是什么呢?第一点想必大家都能想到:缺氧。的确,呼吸暂停时,无法吸入氧气,直到憋到一定程度,呼吸及鼾声才恢复。因此这种缺氧是一种间歇性的缺氧。不要以为这种间歇性的缺氧没太大关系。实际上,这种频繁的缺氧―复氧的损害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持续性缺氧。缺氧这个“万恶之源”,对我们这个需氧机体的全身各个系统都会造成损害。间歇性缺氧造成严重的氧化应急和炎症反应,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是造成血压的瞬时升高以及以后的持续增高。据一例子,正常人的血压节律为夜间血压低,白天血压高。而睡眠呼吸紊乱的患者这种正常的血压节律消失,夜间血压不降,甚至比白天还要高。这就是夜间缺氧造成的。不仅对血压有明显影响,其与冠心病、糖尿病、肾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等的密切相关已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证实以及专家共识。夜间的这种频繁的缺氧还与猝死密切相关。从我们给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做的监测图中可以看到,有的人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可达60s、90s甚至120s。眼看着血氧饱和度从95%直线掉到70%、60%甚至50%。2005年,着名小品演员高秀敏正值演绎事业高峰,突然离世,引起了很大震动。经调查发现,高秀敏长期打鼾并伴高血压、冠心病。夜间可能是由于呼吸暂停缺氧诱发急性心脏病而突然死亡的。科学研究发现,在猝死者中,20%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引起。
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的第二个主要危害大家想想是什么?这个危害与我们一开始提到一个主要的症状―困相关。睡眠呼吸呼吸暂停的患者往往是粘枕头就睡着。睡得时间很长。但早上醒来仍觉得很困、没睡醒。甚至越睡越困。这是为什么呢?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夜间有频繁的憋气、缺氧,那么他在憋住气的时候是如何恢复呼吸的呢?其实,我们人体有一个保护机制。当缺氧到一定程度,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觉醒反应。只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觉醒反应是皮层下的,不被人所察觉。我们可以想见,一个人晚上被频繁的憋醒―入睡―再憋醒,他的睡眠结构被打乱,并很难进入深睡眠。这是造成其白天嗜睡的重要原因。有很多患者对打鼾和呼吸暂停不重视,直到开车入睡出了交通事故后才来就诊的。这种情况不是特例,在门诊就时不时地可遇到这类患者。据统计,开车打瞌睡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总交通事故的25%,而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是普通人群的7倍。因为驾驶安全和交通事故是重要的社会问题,西方国家才此非常关注。目前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将睡眠检测列为专业驾驶员的体检项目,不合格者暂时吊销驾驶执照。
长期的睡眠不连续、睡眠结构破坏化还会对患者的脑功能造成影响。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等表现。如果是学龄期的儿童由于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因素造成睡眠呼吸暂停,可影响到儿童的发育,出现多动症等表现。
介绍到这,有人会有问:为什么会得睡眠呼吸暂停?有人说我原来不打鼾,后来胖了才打鼾了。的确,肥胖是个重要的因素。肥胖后,上气道脂肪堆积,会造成咽部狭窄、顺应性增加等,易出现打鼾和呼吸暂停。但是,也经常见到很瘦的人也打鼾、呼吸暂停。这与我们中国人的相对扁平的颌面结构有关。此外,肌肉的功能因素和中枢调节因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关于此部分,有大量的研究,在此不再赘述。一般来说,打鼾的男性要远与多于女性。但是,当女性绝经后打鼾的发病率显着提高。雌激素对防止打鼾是一个保护性的因素。当然,一些生活方式也会影响着打鼾,例如吸烟饮酒。吸烟直接刺激鼻咽部、引起慢性炎症水肿,对睡眠呼吸紊乱是加重因素。饮酒后,不仅抑制大脑对缺氧刺激的反应,还使上气道肌肉进一步松弛,会明显加重睡眠呼吸紊乱。
当然,孩子的睡眠呼吸紊乱与成人显着不同。儿童打鼾主要由于是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因素。由于孩子打鼾的发病机制与成人显着不同,在治疗方式上也显着不同。但有一点,都应当到接受专业医师进行的检查和评估,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所以,我们不能小瞧打鼾。随着现代高营养、少运动、睡眠节律紊乱的生活方式、肥胖人口的增加等,睡眠呼吸紊乱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并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密切相关。睡眠打鼾,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干扰他人休息。所以我们说:睡眠“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