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是女性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卵巢位于盆腔深部,早期病变不易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常为晚期,表现为腹胀、腹部包块及腹水、消瘦、严重贫血等恶病质征象,应高度警惕。近20年来,由于有效化疗方案的应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死亡率从90%降到10%,但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却一直未能改善,5年生存率徘徊于30%~40%。随着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卵巢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肿瘤。
卵巢癌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但环境和内分泌的影响在卵巢癌的致病因素中最受重视,此外还受地区、种族和家族、婚育、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卵巢癌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大、未生育、曾患子宫内膜癌、结肠癌、乳腺癌;有卵巢癌家族史。无卵巢癌家族史的妇女一生当中发生卵巢癌的风险是1.4%,有一个一级亲属风险达到5%,有两个或更多的一级亲属则风险增加到7%。约5%~10%的卵巢上皮癌具有遗传异常。
卵巢肿瘤可以是良性的、良恶性交界及恶性的肿瘤,其病理形态多种多样,根据卵巢的组织发生来分类,可分为上皮性肿瘤、性索间质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其中卵巢上皮性癌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85%~90%
卵巢癌发病年龄段是妇科肿瘤中最宽的,可以发生在妇女一生中的任何时期,上皮性癌多发生在老年妇女,40岁以上妇女占95%。而生殖细胞瘤的发生多见于44岁以下,无性细胞瘤多见于20岁以下的青年和幼女,各类低分化癌则多见于老年。
卵巢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常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有的是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肿瘤增至中等大时,常感腹胀或腹部扪及肿块,逐渐增大后,出现腹胀,肿瘤大占满盆、腹腔时,出现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引起腹痛、腰痛、下肢疼痛;压迫盆腔静脉引起下肢浮肿,功能性肿瘤引起雄激素或雌激素过多症状,绝经前妇女也有主诉月经不规则或经量多,绝经后妇女也可有少量阴道流血。
卵巢肿瘤虽无特异性症状,常于体检时发现,但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及局部体征等特点可初步确定是否为卵巢肿瘤,并对良、恶性作出估计。卵巢恶性肿瘤的体格检查的特点是,双侧,实性或半实性,表面高低不平,固定不动,常伴腹水和子宫直肠窝结节。卵巢癌转移途径主要有直接蔓延、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B超、CT/MRI能测定肿块部位大小形态及性质,既可对肿块来源作出定位,是否来自卵巢,又可提示肿瘤性质,囊性或实性,良性或恶性,并能鉴别卵巢肿瘤的腹水或结核性包裹性积液,有助于诊断。80%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A125高于正常值,90%以上患者CA125水平消长与病情缓解或恶化相一致,可用于病情监测,敏感性高。AFP检查对内胚窦瘤有特异性价值,对未成熟畸胎瘤,混合性无性细胞瘤含有卵黄囊成分者有协助诊断意义。HCG检查对原发性卵巢绒癌有特异性。手术前诊断困难时可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肿块状况,对可疑点进行组织学检查,抽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查找癌细胞,卵巢癌的确诊必须依靠肿瘤组织的病理学诊断。
卵巢癌的治疗目标是早期争取治愈;晚期控制复发,延长生存期。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加标准的联合化疗。对年轻的患者渴望生育功能的,根据病理类型、肿瘤的分期等决定手术范围,要强调治疗医生的资格论证,最好由经过正规训练的妇科肿瘤医生实施卵巢癌的治疗。化疗是晚期卵巢癌的重要治疗措施,一定要及时、足量、规范。
卵巢癌易于复发,应长期予以随访和监测。随访和监测内容如下:
1、临床症状、体征、全身及盆腔检查,强调每次随诊盆腔检查的重要性。
2、肿瘤标记物CA125、AFP、HCG。
3、影像检查B超、CT及MRI(有条件者),
4、正电子发射显像(PET)(有条件者)。
5、类固醇激素测定: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对某些肿瘤)。
6、术后随访术后1年,每月1次;术后2年,每3个月1次;术后3年,每6个月1次;3年以上者,每年1次。
卵巢癌的预防:
1、加强高蛋白富含维生素A的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口服避孕药预防;
2、开展普查普治:30岁每年1次,高危人群每半年1次;
3、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盆腔肿块诊断不清或治疗无效者尽早行腹腔镜检查及剖腹探查;
4、乳癌、胃肠癌患者定期随访,青春期前、绝经后期或生育年龄口服避孕药者发现卵巢肿大应考虑为卵巢肿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