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是由疥虫感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常在集体生活中造成流行。
发病原因:
由于直接接触疥疮患者,或使用病人用过的未经消毒的衣服、被褥、用具等,由疥虫传染而得;或由疥虫寄生的动物传染所致。
临床表现:
好发于皮肤皱褶部位,如指侧、指缝、腕肘关节屈侧、腋窝前缘、女子乳房下、小腹、外阴、臀沟、大腿内侧等处。一般头面部无皮疹,只有幼儿可见于头面部。
皮疹初起为针头大小的丘疹或水疱,并可见到隧道。隧道为一灰白色、浅黑色或普通皮色的细浅纹,稍弯微隆起,长约0.5cm,疥虫常埋藏在隧道的一端,多出现在指缝和腕屈面。但经常淋雨和皮肤颜色较深的病人,往往表现不显著。不及时治疗,则全身遍布抓痕、结痂、黑色斑点,甚至引起脓疱。
自觉奇痒,遇热及夜间更甚,常常影响睡眠。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湿疹、皮肤瘙痒症鉴别。
治疗:
1、口服抗过敏止痒药物,如盐酸左西替利嗪、依巴斯汀、氯雷他定,1粒/次,日1次,睡前口服;如继发感染可以口服抗生素如头孢类、红霉素类。
2、局部外用5%~20%硫磺软膏,幼儿皮肤薄嫩的一般采用5%硫磺软膏,成年人一般采用10%硫磺软膏,患病时间长者可选用15%~20%硫磺软膏,但浓度不易过高,以免引起皮炎。
涂药方法:
外用药物之前小面积试用,如无过敏反应和刺激症状,再大面积使用,一般是脖子往下全身涂抹,连用3天,第4天洗浴,换洗床单被罩,内衣内裤,然后用开水烫洗,不用抹药,第5天重新再抹,一般2~3个疗程可治愈。产生的疥疮结节处外用派瑞松、肤轻松等激素类药膏,每日2次,外用,有助于结节消退。
注意事项:
衣物等煮沸消毒或阳光下充分曝晒,以便杀灭疥虫及虫卵;应与患者分居,家庭和集体宿舍病人要同时治疗,以避免交叉传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