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忌盲目多补也无益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人们长期的低钙饮食有重要关系。另外,人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也造成骨量的加速丢失,如过度饮酒、抽烟、喝咖啡、乱用药物,特别是过量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和镇静剂、缺少运动及负重劳动者,骨钙不断丢失造成骨质疏松症。他提醒人们,要科学补钙,避免以下误区,方能永葆健康。
误区一:盲目听信广告
很多人补钙往往首选保健药,盲目轻信某些补钙产品的夸大宣传,如“沉积好、吸收快”等宣传语。实际上钙进入人体首先要进入血液,再形成含钙细胞,之后再通过复杂的变化过程穿透骨头最外面的硬层,固定到里面的骨质中。人们应增加保健知识,正确认识补钙,最好尽量通过改善饮食结构,达到从天然食品中获取足量钙。尤其是儿童,补钙更应以食补为主,在服用钙品时应特别小心。儿童肠胃功能较弱,不要选择碱性强的钙品;不应在服用钙品时同时饮用汽水、碳酸饮料等,以免降低吸收率。另外,儿童过量服用钙品,会抑制对锌元素的吸收,因此对缺锌儿童进行补钙时应以食补为主。
误区二:补钙越多越好
补钙不是越多越好,吸收好才是关键。每次服用元素钙超过200毫克时,就会降低吸收率。老年人缺钙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应从改善饮食结构和服用钙品两方面加强钙的摄入量。老年人应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饮食,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老年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单纯服用钙制剂无法从发病机制上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必须服用一定剂量的维生素,才能防止钙质流失,提高肠道吸收钙的能力,促进骨代谢和骨形成。但特别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单纯补钙并不能全面防治骨质疏松,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症。
误区三:补钙无须医生指导
一些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补钙。研究发现,心脏病患者补钙不当,会因钙沉积而引发意外,因此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取钙或服用钙制剂。此外,正在服用甲状腺激素、四环素、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的患者,补钙时要先向医生咨询清楚,因为补钙剂与这类药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