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就是吃糖过多引起的,也有不少人认为糖尿病是遗传造成的,那么有许多人既不喜欢吃糖,父母又没有糖尿病,为什么还会得糖尿病呢?这说明以上观点并不能解释糖尿病的发生原因。糖尿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孙晖
糖尿病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称为“消渴病”,早在约两千四百年前的《黄帝内经》和汉代的《金匮要略》中就有描述。在隋代甄立言《古今录验方》(约撰于公元600年)中已记载消渴病者尿似麸片甜。直到十七世纪,一位英国医生才根据病人的尿“甜如蜜”而称之为“糖尿病”,并沿用至今。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升高及多种代谢紊乱为特征、继而出现多器官损伤的疾病。它是怎样发生的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血糖和胰岛素。血糖是血液内含有的葡萄糖的简称。血糖对于人体来说就如同汽车需要燃料一样,许多重要器官如大脑、心脏、肌肉活动时都需要它来提供能量。正常情况下,体内血糖保持动态平衡,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血糖最主要的来源是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其次为肝脏产生的糖。如何维持血糖的稳定需要一种重要的激素:胰岛素。
在人体中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叫胰腺,它位于胃的后方,被十二指肠所包绕,其内有数以万计的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团,这些细胞团星罗棋布,如同“小岛”,称为胰岛,胰岛内有一种ß细胞能产生一种称之为“胰岛素”的激素,并释放入血液并被运到其他组织发挥其生理作用。胰岛素在体内的作用非常广泛,但最主要的功能是降低血糖,因而一旦缺乏或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就会使血糖升高,发生糖尿病。血糖增高后,过量的葡萄糖进入尿液,因此在尿液中可以检测出葡萄糖,故而尿“甜如蜜”。
胰岛素是如何降血糖呢?我们吃的含糖类食物(即碳水化合物)经过胃肠的消化,变成单个的葡萄糖。葡萄糖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升高;机体把血糖升高的“信号”传递给胰岛 ß细胞, ß细胞便产生胰岛素,并释放进入血液;胰岛素就象一把“钥匙”,在细胞表面有许多专门接受胰岛素的小结构,称为受体,就象一把“锁”,两者结合后,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大门”便打开了。血液中的葡萄糖便进入细胞内,使血糖降低;进入细胞的葡萄糖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产生“能量”。一部分直接为细胞各类活动供应能量。一部分作为“能量”储存起来,以备需要时使用,身体内储存能源的主要组织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细胞。
正常人血液内的葡萄糖水平和胰岛素分泌量之间配合恰当,因而血糖维持稳定,不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但当出现下列情况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内,因而在血液内越积越多,糖尿病便发生了:1.胰岛 ß细胞大量被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甚至不能分泌,于是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打开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大门;2.胰岛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包括两种可能性,一是胰岛素与受体不能结合,如同“钥匙”和“锁”不配套,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大门无法打开。一是胰岛素的受体数量减少,无法满足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需要。以上两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胰岛素不敏感或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其机理还不是很清楚。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等)相互作用引起自身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从而攻击破坏自身的胰腺ß细胞而发病,故其必须依赖外源o予胰岛素方可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总人群约95%以上。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主要是在遗传背景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如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等作用下,引起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即所谓胰岛素抵抗)和ß细胞功能逐渐衰竭而产生,这也是2型糖尿病容易出现家族性倾向和现代化、发达国家中发病高的原因。此外,脂代谢异常等也是2型糖尿病易发的原因。需注意的是,糖尿病并不是直接遗传疾病本身,而是遗传糖尿病的危险性。当在有遗传因素存在的背景下,人们若长期维持“多吃少动”的生活模式才可能逐渐形成糖尿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