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Quelmalz 1750年首次发表鼻中隔偏曲的文章之后,鼻中隔偏曲手术大致经历了:鼻中隔次全切除术、典型黏膜下切除术(包括改良黏膜下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成形术等四个时期。从照明设备上来看,前2个时期的鼻中隔手术可以在额镜下按传统术式完成,但是由于照明范围的局限性,传统术式常常只能更好的处理鼻中隔前部和下部偏曲,高位和后部偏曲的处理就相当困难。如果想要实施鼻中隔矫正术或成形术,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很难处理到位。
因此,无论医生如何经验丰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始终只能处于一种最基本的技术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鼻内镜外科技术创立以来,鼻内镜下中隔手术以其优越的冷光源照明系统、清晰的视野、灵活的操作等诸多优点,得到了迅速广泛的发展。如同大部分的鼻科手术(如鼻息肉、鼻窦炎、鼻腔新生物)一样,内镜下的鼻中隔手术,正在迅速替代传统的额镜下手术操作。同时,鼻内镜手术器械的使用,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由于鼻内镜手术器械及照明的改进,鼻中隔后位和高位偏曲的处理,得到了明显改善。整个手术操作的损伤程度明显减少,鼻中隔成形术的效果更加完善。
更值得一提的是鼻内镜下不仅可以完成鼻中隔成形术,而且可以同期处理鼻窦病变、腺样体肥大、下鼻甲肥大、中鼻甲肥大及发育异常,直视下的操作可以大大减少各种手术并发症。
总之,鼻中隔成形术的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在不远的将来会完全取代传统的额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这也是现代科技的发展给鼻疾病患者带来的福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