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对于一名普通患者来说,大多是从医院体检得知,或者无意发现自己颈部有个包块,然后来挂号门诊,希望能进一步诊治。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您对甲状腺及其疾病有个大致了解,也好让您在得知自己患了甲状腺疾病时,能做到不慌张,能积极配合我们医生的进一步诊治工作。
甲状腺的构造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棕红色,分左右两叶,中间相连(称峡部),呈“H”形,约20~30克。甲状腺位于喉下部气管上部的前侧,吞咽时可随喉部上下移动。甲状腺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腺泡,对碘有很强的聚集作用,虽然通常腺体中的碘含量比血液中的含量高25~50倍,但每日饮食摄入的碘仍有1/3进入甲状腺,全身含碘量的90%都集中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激素。
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和人体其它系统(如呼吸系统等)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和神经系统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被称为两大生物信息系统,没有它们的密切配合,机体的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相对稳定。
平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甲状腺位于何处,但“粗脖子病”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其实“粗脖子病”就是甲状腺肿大,这就告诉我们甲状腺位于颈部。再具体些,我们平常所说的“喉结” ,我们自己都能触到,甲状腺就位于“喉结”的下方约2~3厘米处,在吞咽东西时可随其上下移动。
甲状腺形如“H”,棕红色,分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两侧叶贴附在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外侧面,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抵第六气管软骨处,峡部多位于第二至第四气管软骨的前方,有的人不发达。有时自峡部向上伸出一个锥状叶,长短不一,长者可达舌骨,为胚胎发育的遗迹,常随年龄而逐渐退化,故儿童较成年人为多。
甲状腺外覆有纤维囊,称甲状腺被囊,此囊伸入腺组织将腺体分成大小不等的小叶,囊外包有颈深筋膜(气管前层),在甲状腺侧叶与环状软骨之间常有韧带样的结缔组织相连接,故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
在青春期甲状腺发育成熟,甲状腺的重量为15~30克。两个侧叶各自的宽度为2厘米左右,高度为4~5厘米,峡部宽度为2厘米,高度为2厘米。女性的甲状腺比男性的稍大一些。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甲状腺很小很薄,因此在颈部既看不到,也摸不到。如果在颈部能摸到甲状腺,即使看不到,也被认为甲状腺发生了肿大。这种程度的肿大往往是生理性的,尤其是在女性青春发育期,一般不是疾病的结果,但有时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甲状腺由许多滤泡组成。显微镜下所见:滤泡由单纯的立方腺上皮细胞环绕而成,中心为滤泡腔。腺上皮细胞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的部位,滤泡腔内充满均匀的胶性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复合物,也是甲状腺激素的贮存库。滤泡形态学的改变可反映腺体功能状态:腺体活动减弱时,腺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滤泡腔内贮存物增加;如果活动亢进,腺泡上皮呈柱状,滤泡腔内贮存物减少。
甲状腺激素及其生物学作用
甲状腺分泌的有生物活性的激素有甲状腺素(又名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两种。它们是一组含碘的酪氨酸,它是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在甲状腺腺细胞内合成。甲状腺腺细胞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人体每天从饮食摄取100~200μg碘,其中约有1/3碘进入甲状腺。甲状腺含碘总量约8000μg,占全身含碘量的90%,说明甲状腺具有很强的泵碘能力。甲状腺功能亢进,泵碘能力超过正常,摄入碘量增加;低下时则低于正常,摄入碘量减少。故临床把甲状腺摄取放射性碘(131I)的能力作为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的方法之一。
碘离子被摄入甲状腺腺泡上皮细胞后,在过氧化酶的作用下,迅速氧化为活化碘,然后经碘化酶的作用使甲状球蛋白中的酪氨酸残基碘化,生成一碘酪氨酸(MIT)和二碘酪氨酸(DIT)。再在缩合酶的作用下,将它们缩合成T4或T3。这样,含有四种酪氨酸残基的甲状球蛋白贮存在滤泡腔内。
甲状腺受到TSH的作用,释放甲状腺激素时,腺上皮细胞先通过吞饮作用把滤泡腔内的甲状球蛋白吞入腺细胞,在溶酶体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使甲状球蛋白分解,解脱下来的T4和T3因能抗拒脱碘酶的作用,分子又小,可以透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甲状球蛋白分子上的T4数量远远超过T3,所以分泌的激素中T4约占总量的90%,T3分泌量较少,但其活性大,是T4的5倍。T4每日分泌总量约96μg,T3约30μg。T4释放入血后,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另一部分则呈游离状态在血中运输,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变,维持T4、T3在血液中的动态平衡,因为只有游离型,才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T3释放入血后,因为与血浆蛋白的亲和力小,主要以游离型存在。每天约有50%的T4脱碘转变为T3,故T3的作用不容忽视。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主要有下列三方面:
(一)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作用最明显是在婴儿时期,在出生后头四个月内影响最大。它主要促进骨骼、脑和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若没有甲状腺激素,垂体的GH也不能发挥作用。而且,甲状腺激素缺乏时,垂体生成和分泌GH也减少。所以先天性或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引起呆小病。呆小病患者的骨生长停滞而身材矮小,上、下半身的长度比例失常,上半身所占比例超过正常人。又因神经细胞树突、轴突、髓鞘以及胶质细胞生长障碍,脑发育不全而智力低下。他们性器官也不能发育成熟。患者必须在出生后三个月左右即补充甲状腺激素,迟于此时期,则治疗往往无效。
(二)对代谢的影响
1、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可提高大多数组织的耗氧率,增加产热效应。这种产热效应可能由于甲状腺激素能增加细胞膜上Na+-K+泵的合成,并能增加其活力,后者是一个耗能过程。甲状腺素使基础代谢率增高,1mg的甲状腺素可增加产热4000KJ。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增高35%左右;而功能低下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可降低15%左右。
2、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作用它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十分复杂。总的来说,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特别是使骨、骨骼肌、肝等蛋白质合成明显增加,这对幼年时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反而使蛋白质,特别是骨骼肌的蛋白质大量分解,因而消瘦无力。在糖代谢方面,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糖的吸收,肝糖元分解的作用。同时它还能促进外周组织对糖的利用。总之,它加速了糖和脂肪代谢,特别是促进许多组织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氧化过程,从而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和产热量。
(三)其它
此外,甲状腺激素对于一些器官的活动也有重要的作用。它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重要的意义。甲状腺激素可直接作用于心肌,促进肌质网释放Ca2+,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
甲状腺的检查方法
(一)视诊 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和对称性,正常人甲状腺外观不突出,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可略增大。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做吞咽动作,可见甲状腺随吞咽动作而向上移动,如不易辨认时,再嘱被检查者两手放于枕后,头向后仰,再进行观察即较明显。
(二)触诊
(1)甲状腺峡部:甲状腺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第二至第四气管环前面。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请受检者吞咽,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长大和肿块。
(2)甲状腺侧叶: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指、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后面触诊:类似前面触诊。一手示指、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三)听诊 当触到甲状腺肿大时,用钟型听诊器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如听到低调的连续性静脉“嗡鸣”音,对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很有帮助。另外,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功能亢进者还可听到收缩期动脉杂音。
(四)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