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比较常见颅内肿瘤之一,为桥小脑角常见的良性肿瘤,占80%~90%。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由于本病的早期初期耳鸣、耳聋和头晕,故多初诊于耳科。
临床表现
听神经瘤发生于内听道,压迫内耳道的耳蜗神经、面神经及内听动脉。随着肿瘤的进一步长大,挤压三叉神经、脑干、小脑及后组颅神经,并使脑脊液循环受阻而发生颅内压增高。
典型病例的症状、体征出现顺序依次为:耳蜗与前庭功能异常、小脑源性运动失调、邻近神经受累、颅内压增高、脑干受压、小脑危象等。
(1)早期症状: 肿瘤直径<2.5cm时为听神经瘤的早期。由于肿瘤在内听道内压迫听神经的耳蜗支和前庭支,早期多表现为缓慢发生的耳鸣、听力减退、眩晕以及步态不稳感等耳蜗与前庭功能障碍的症状。这些常见早期症状可出现其中一个或几个,也可能同时发生,症状出现频率和严重不知程度因人而异,轻者可能不被患者觉察,重者可因反复发作的眩晕或持续存在的步态不稳而影响日常生活。比较少见的早期症状有耳内痒感或刺痛、外耳道后壁麻木、患侧泪液减少等,系中间神经在内听道内受压所致。
(2) 中、晚期症状: 伴随肿瘤的不断增大,症状逐渐加重。当肿瘤扩展至桥小脑角,累及周围结构,出现典型桥小脑综合征:累及三叉神经,出现患侧面部感觉异常和麻木、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若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可引起脑积水和严重颅内高压症;肿瘤压迫小脑,可出现患侧手足精细运动障碍,行走步态蹒跚不稳等小脑功能障碍;肿瘤压迫脑干,可导致肢力减弱、肢体麻木、感觉时候减退等。肿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可致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因突发脑疝而致死。
辅助检查:
听神经瘤的诊断首选MRI等影像学检查。如还残留有听力时,可作听力测定,用于比较手术前后疗效评估。
1、影像学检查:
(1)MRI:为首选的诊断方法,特异性及敏感性均很高。典型听神经瘤表现以内听道为中心的圆或卵圆形肿瘤,T1像上为略低或等信号,T2像上为高信号,可有囊性变或出血。增强扫描见肿瘤明显强化。
(2)CT:显示肿瘤效果差于MRI,多为筛查时检查用。但在显示内听道扩大方面有一定优势。
2、听力测定及耳科检查:
(1)音叉试验:表现为神经性耳聋。
(2)电测听检查:表现为神经性耳聋和复聪试验阴性,可与其它神经性耳聋鉴别。
(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听神经瘤。
治疗方案
听神经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随访观察、显微手术切除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伽玛刀)。
对年龄较大(超过70岁)或寿命有限,没有脑干受压或脑积水的病人,可随访观察,定期复查MRI,监测肿瘤生长情况。
对于肿瘤直径小于3cm、不愿意行手术治疗、一般身体状况差的老年病人,可采用伽玛刀治疗,伽玛刀还用于手术后肿瘤残留的辅助治疗。一般而言,伽玛刀对肿瘤的控制率低于手术,但安全性及面神经保存明显优于手术。
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最有效的方法,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听神经瘤的手术全切率、听神经的保全率均显著提高。手术入路的选择需考虑到肿瘤的大小、位置、病人的听力及术者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种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经迷路入路及颅中窝入路。对肿瘤突出内听道且直径大于3cm者一般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在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同时尽量减少对脑干的牵拉,避免神经的损伤,特别是面神经的保护,可在术中行面神经监测,提高面神经保全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