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沐舒坦对于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的防治效果。方法:104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根治性放疗,治疗组放疗的第二周开始同时应用沐舒坦射液60~9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1次/天×15~30天。
结果: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是17.2%和19.8%;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6.3%和3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部放疗可造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下降和蛋白渗出增多,沐舒坦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形成及分泌、抗氧化,抗炎症反应等作用,从而能够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放射性肺损伤;防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沐舒坦
放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是胸部肿瘤放疗的常见并发症。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放疗中或放疗后1-3月出现低热、刺激性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不早期发现,早期用药物控制和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对于损伤较重的患者,其病情将会加重和发展,甚至并发呼吸、心脏衰竭死亡。因此我科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采用沐舒坦注射液预防及治疗放射性肺损伤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4例,男82例,女22例,年龄31~72岁,平均54岁。食管癌8例,肺癌86例,恶性淋巴瘤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一般状况KS评分60分以上,不伴严重心、肺疾病。
1.2 治疗方法
所有的病例均采用6MV X线或15MVX线,常规分割剂量2.0Gy/次,5次/周,肿瘤累积剂量40~72 Gy,放射面积90~140M2,对照组完成常规的放疗,治疗组放疗的第二周开始同时应用沐舒坦注射液60~9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点滴,1次/天×15~30天。
1.3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1) 有肺部放疗病史;
2) 临床上出现刺激性干咳、胸痛、气促、发热;
3) X线片显示大片致密阴影与放射区域相一致。
1.4 放射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
1) 有肺部放疗病史,多数在放疗结束后6个月至1年发生;
2) 患者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气急,大野照射患者可发生慢性肺功能不全;
3) X线片的表现有:一侧横隔抬高,肺尖增厚,纵隔移位,条索和斑片状阴影伴有肺牵拉和代偿性肺气肿等。慢性牵拉可引起肺不张,纵隔移位,胸膜和心包粘连,幕状吊起,严重者可发生气管狭窄,后期隔形成疤痕不能运动。在接受放疗后数年,肺损伤区仍有可能发生包裹性积液,形成胸膜钙化。非照射区,以及对侧肺野发生放射学改变少见。
1.5 检验方法及结果
显著性检验采用χ²检验。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是17.2%和19.8%;对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36.3%和38.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沐舒坦注射液静脉给药时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偶有恶心、嗜睡、乏力。
2、讨论
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是胸部肿瘤放疗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肺纤维化,两者是1个病程的两个阶段。急性者常发生于放疗后1个月内,慢性者多数在放疗结束后6个月至1年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治疗用药大多采用激素加抗生素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激素治疗后易导致肿瘤复发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
放射性肺炎病人在放疗后6个月至1年均发生不同程度肺纤维化。轻者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刺激性咳嗽,严重者可出现心、肺功能不全。对放射性肺纤维化无特殊治疗措施。因此.重在预防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特征是肺泡毛细血管壁界面失去平衡,造成肺泡膨胀不全,血液漏入肺泡腔内造成出血,这是肺功能两种关键成份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产生和屏障活性丧失的结果。主要的靶细胞是Ⅱ型肺泡细胞和内皮细胞。
沐舒坦化学名为盐酸氨溴索,又名溴环已胺醇。沐舒坦能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形成及分泌,对肺组织有较高的特异性,表面活性物质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病原菌;降低痰粘液度,促进排出;抑制病原菌粘附作用;隔离粘膜上皮与空气,形成保护层;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呼吸用功;促进无纤毛区域外来颗粒的排出作用。
我科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104例胸部肿瘤接受根治性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沐舒坦注射液,其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临床观察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