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同样重要,可以说,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 对精神健康的定义不一,可以理解为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精神健康是个人安康、事业成功、家庭幸福、良好的人际交往、健康的社会关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精神(心理)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这些认知、情绪、行为改变使得病人感到痛苦,功能受损或增加病人死亡、残疾等的危险性。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psychotic disorders),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neurotic disorders),如焦虑、恐怖、强迫等,再外围可能是一些人格、适应不良等问题。
在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其一生某个时段中住进精神病院,约1/3~1/4的人群将因精神健康问题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我国目前精神病性障碍约有1600万,抑郁症患者约有3000万,识别率、治疗率较低,这是我国的精神卫生事业的巨大挑战之一。
应当指出,精神健康与精神障碍并非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移行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