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可引起角结膜毒性的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碘苷(idoxuridine,IDU)、阿糖腺苷、毛果芸香碱、B.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素类、表面麻醉剂、防腐剂苯扎氯胺(benzalkonium chloride,BAC)及硫柳汞等。
眼用抗菌药物种类很多,临床已广泛应用。众所周知,眼用抗菌药物中氨基糖苷类对角结膜上皮损害最明显,其毒性作用按庆大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依次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该类药物非选择性抑制细胞的蛋白合成有关。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剂量对角结膜上皮损害小,在这类药物中以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对角膜上皮毒性最大。长期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比氨基糖苷类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扰线粒体DNA合成、诱导角膜基质细胞凋亡,从而延迟伤口愈合,严重者出现角膜穿孔。氯霉素可造成角膜上皮点状剥脱。
长期应用抗青光眼类药物毛果芸香碱、B一受体阻滞剂及肾上腺素类药物易导致亚临床的结膜炎性反应 ,表现为结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减少,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加。药物毒性研究显示2%毛果芸香碱与兔角膜上皮细胞接触20 min后,可使上皮细胞徼绒毛减少,胞膜皱缩。0.1%地匹福林可使角膜上皮异常增生。连续使用抗青光眼药3年以上者可出现下穹隆结膜缩短,并影响滤过手术的疗效。多中心研究结果 显示使用不含防腐剂的抗青光眼药物者眼表毒性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表面麻醉剂对眼表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延迟角膜上皮和基质伤口的愈合。其毒性作用与所用麻醉药类别、药物的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单剂量使用表面麻醉剂通常对眼表无毒性,当滥用麻醉剂时可出现角膜基质炎、角膜浸润、水肿和狄氏膜皱折。有研究结果显示,表面麻醉剂与兔角膜上皮细胞孵化30―60 min即表现毒性ll ,人角膜细胞与表面麻醉剂孵化15 min后即出现细胞骨架受损 。
在所有滴眼剂毒性作用中,防腐剂的毒性易被忽视。目前较常用的防腐剂有BAC、硫柳汞等。防腐剂对眼部的毒性作用发生迅速,0.007%BAC可在不到2 min内使50%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溶解。BAC的常用浓度为0.OO4% 一0.010%。防腐剂对眼表的损害作用主要通过如下途径:(1)破坏角膜上皮的徼绒毛,从而降低泪膜的稳定性。(2)对脂质层有类似去污剂的作用,使泪液蒸发加速。(3)通过减少结膜杯状细胞的密度间接破坏泪膜的稳定性。(4)降低角膜细胞的增殖和活力,使上皮屏障受损,延迟伤口愈合。(5)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测显示结膜炎性反应、鳞状化生及结膜下纤维化。BAC的毒性作用表现为乳头状结膜炎、点状角膜病变、加重干眼症状、抑制细胞移动、延缓伤口愈合、发生过敏性睑缘结膜炎等,高浓度(0.1%)时可引起角膜新生血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