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是指中老年人所发生的晶体混浊,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白内障致盲不仅给老人生活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防治白内障十分重要。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寻找有效药物预防和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复明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绝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正常视力,过正常人的生活。
20世纪70年代,国内最盛行的白内障手术为冷冻摘除法。其术后往往带来较多的并发症,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另外,术后必需配戴1000度左右的高度凸透镜来替代因白内障摘除的晶体,存在眼镜笨重,不方便,视野缩小,视物变形等缺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80年代以来,由于手术显微镜,显微器械和人工晶体的应用,白内障手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人工晶体植入,正好替代了因白内障摘除的晶体,符合眼生理条件的需要,术后不需配戴高度凸透镜眼镜,复明效果大为改观,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近年来,超声乳化技术摘除白内障逐渐成熟,其手术是通过一个 2.8~3.2mm的小切口,将超声乳化头伸入眼内,利用超声波粉碎晶体核,使核变成乳糜状而吸出,然后植入人工晶体。这种先进的超声乳化技术使白内障手术更为精细、安全、损伤小、散光轻、恢复快、疗效好。手术方式便捷,无须住院,门诊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那么,什么时候做白内障手术呢?传统的白内障手术,适宜时间为白内障发展到接近成熟或成熟期,晶状体大部或全部混浊,患者视力仅能分辨眼前指数或手动才手术。不难想象,在等待手术的一段漫长时间内,患者饱受视力不良之痛苦,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甚至失去工作能力,生活难以完全自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白内障手术方法和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少白内障医生都提出老年性白内障宜早手术的观点。因为老人早一天手术,就早一天获得光明,提高生活质量,更好的投入工作。再者,手术时间拖延越长,晶体混浊程度越高,晶体核越硬,则手术难度及风险亦越大。此外,随着手术时间的拖延,年龄越来越大,全身健康状况变得较差,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会增多或病情加重,也增大了手术的全身性风险。
当然,由于不同患者对视力要求明显不同。因此,很难准确的确定一个视力标准来决定是否手术。但可以肯定的是,当白内障引起视力下降,影响工作和学习时,即使白内障尚未成熟,也可进行手术。由于矫正视力低于0.3时,该眼就属于低视力眼,因此很多医生都把矫正视力≤0.3作为手术的时机。特殊情况下,有的视力≤0.5都可进行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何时手术,都应考虑患者对视力的要求,考虑患者的利益,同时还要考虑医院的设备条件及医生的技术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