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失眠,您别入了这些误区
晚上睡不着,您知道是为什么吗?您的这种现象是需要服药治疗的病吗?那您在服药期间又是否有些疑惑呢?
安定不是睡眠药
专家介绍,睡眠不好,多是脑细胞活跃过度。正常情况是晚上绝大多数脑细胞在休息,只少量的脑细胞在工作,在“站岗”。但失眠时,就是大多数的脑细胞没休息而在加夜班了。所以,白天就疲劳。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调节脑细胞活动的物质(神经递质)出现了问题。脑内的物质决定了意识,即决定人的思维、情绪及性格等。所以,根据脑内神经递质的异常来选择药物,而不可随意选用安眠药。否则,醒来后更疲劳。
安定类药物,主要是治疗焦虑、抑郁和癫痫病的,常见不良反应是嗜睡,失眠者一般就把它作为睡眠药了,这是错的。尤其是失眠的早期不要吃,更不主张大剂量服用,否则容易出现依赖和耐药。此类药常用的还有如: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和氯硝安定等。
失眠了,您需用药吗
失眠的药物治疗要区别对待。原因不同,时间长短不同,起病缓急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是否需要用药,用药种类也不同。
专家详细地解释说:如果实心理有事、吵架等引起的、短期的、突然的情绪改变造成的失眠,一般是不要吃药的;轻微的、慢性的睡眠减少,晚上能够睡3-5小时,白天没有明显的精神不好,这种情况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因对工作、生活无影响,所以也不要吃药;比较长时间的睡眠不好(入睡困难、中途易醒、早醒、多梦、通宵不眠等),且白天精神差、注意力不集中,已经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这种情况就要系统检查,进行针对性治疗了。有脑萎缩、脑供血不足、脑内神经递质的异常引起的,或者是精神或心理疾病引起的,或是脑内肿瘤、血管畸形等其他躯体疾病引起的。不同的原因,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岂能安眠药了事
专家就失眠的临床治疗跟记者说了个有趣的病例。去年9月间,有个皮肤很黑的男性患者,40多岁,当时我以为来了个非洲人,但是讲得一口纯正的湖南湘潭话。原来他就是湘潭人,因为20多年没睡好觉了,变得越来越黑,身体也越来越差了。通过检查发现,他患了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做了1周的透析治疗后,因体内的废物排出了,黑色素也正常了,睡眠自然就好了。讲这个例子,专家就是想提醒读者,睡眠不好不是病,这只是其他病的一个症状。就像“咳嗽”一样,它只是感冒、咽喉炎、肺炎、结核、肺癌的一种表现。所以失眠不可单纯吃安眠药就了事,要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咨询、检查、治疗。不能就“选个好的安眠药” 或用点“不成瘾的中成药”,要找到真正的失眠原因。
服药治疗当从医嘱
失眠者经治疗好转后,很多患者就自行停药了,专家说这是很不对的。因为大多数失眠现象好转后,还需小剂量的药物维持半年至两年,失眠的病期越久需维持药物治疗的时间就越久,部分患者需要小剂量药物的长期维持。
长时间失眠的患者往往有脑内神经递质的异常,出现抑郁倾向,焦虑症状,但这是抑郁症;还可能因睡眠不好,引起了性格改变。经常有这样的患者,我给他用了小剂量的盐酸曲唑酮和舍曲林等治疗,患者失眠和相关症状很快好转,但患者见药品说明书上说是治抑郁症,又不是治失眠,而且担心药物的负作用,自动停药,不久失眠复发,而且伴有躯体不适,头痛、胸闷,全身不舒服、脾气大等。这样他又得从零开始治疗了。
其实临床上,药物相同,但所用的剂量不同或者药物的搭配不同,它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小剂量的抗抑郁药物调理脑内递质的改变,可治疗神经递质紊乱引起的失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