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经皮腰椎间盘造影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病变椎间盘分型,以便选择腰椎间盘微创介入治疗方法,并评价不同方法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局麻下后路穿刺椎间盘。C型臂下侧位示针尖位于椎间盘的中心或中后1/3交界处,根据腰椎间盘造影将病变椎间盘分为3型:(1)包容型: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与三氧溶核术;(2)突出型:采用突出物处射频消融术与三氧溶核术;(3)破裂型:盘内注射胶原酶600U溶核。每组都经椎间孔注射三氧(30μg/ml)5 ~ 10ml。术后随访2年,采用McNab标准评估。结果 本组穿刺成功率为100%。造影术分型结果为:包容型占33.59%,突出型39.85%和破裂型26.56%。治疗后随访2年,有效率分别为:包容型93.0%,突出型88.2%和破裂型82.4%。结论 经皮腰椎间盘造影术能够显示椎间盘的病理形态,可确定病变椎间盘分型,根据分型选择椎间盘突出症微创介入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我国目前施行的腰椎间盘微创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等离子消融术、射频消融术、三氧溶解术等方法。对于如何正确选择适应证仍无明确的阐述和研究。
本文通过椎间盘造影术对病变椎间盘分为三型,并以此来确定腰椎间盘微创介入治疗方法,三组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这种初步探讨为今后深入研究腰椎间盘微创介入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近年有动物研究证明正常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可严重破坏终板,可能是胶原酶盘内注射引起腰痛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王义清等[3]报道对椎间盘造影显示造影剂外漏超过椎间盘后缘的患者行椎间盘内注射胶原酶,效果好,腰痛并发症低。故本组只对经椎间盘造影证实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施行胶原酶盘内注射,而包容型主要采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加盘内外三氧,以达到对盘内减压为主要目的。突出型采用突出物(靶点)射频加三氧溶核,以缩小突出物,病灶消炎消肿为主要目的。结果显示三组手术后腰痛的发生率都很低,且有效率比以往报道高。尤其是包容型椎间盘突出症选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加盘内外三氧,获得满意疗效。这一结果提示包容型和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避免术后疼痛反应,应慎用盘内注射胶原酶方法。有作者报道对于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内注射胶原酶溶液可以向髓核突出方向流动⑷,可通过纤维环破裂处分布到椎间盘外,对突出部位的髓核组织产生溶解作用,从而减轻神经根的压迫,且对软骨终板破坏轻微,无胶原酶渗入蛛网膜下腔之虞。本组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相关文章